第 5 章
周程意在赵家养伤快半年了,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她说她叫周程意。
赵大娘一愣,说道:想起来了?
周程意点头不语,赵大娘习惯了她寡言少语了,欣慰道:想起来就好,慢慢都会好的。
赵家人心地纯良,也不深究周程意的身份,就当家里多了一个闺女,反正赵大娘没闺女。刚好周程意的年龄比赵家大郎小一岁,赵二牛扭捏的叫了一声:“二姐”
赵家是军户,长子如今正在军中服役,遇见落难之人,即便只是为了给在军中的儿子集德,他们也会出手相救。既然赵大娘说周程意是娘家侄女,大家也就默认了这个说法。
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太苦了,活的太艰难,赵家是军户比普通百姓多了三亩薄田,一家人才勉强过活,那普通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多的是,一年四季忙碌完去掉苛捐杂税,一家人的口粮都不够。饿死的,冻死,感冒发烧都死人,真是对应古人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个吃人的时代!
自己与赵家无亲无故,又是汤又药自己一家人都吃不饱还养着我……
还有柳大夫哪里,半年多的药钱,诊金……这辈子自己也还不完了!
现在自己身处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啊!
家里的米缸又要见底了,再这么下去估计一家人全得饿死了。
在古代严苛的等级制度下,百姓一辈子翻不了身,但是有钱可以……
霜降后的第一场雨夹雪,冰冷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庄。清晨,周程意被寒冷冻醒在土炕上,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发现屋内寒意刺骨。她摸索着起身,想去给灶膛添柴,却发现里面的火种已经熄灭。黑暗中,赵大娘摸索着递来火镰,她那龟裂的手指在颤抖,声音带着几分疲惫:“用这个打火石……”
周程意接过火镰,努力回忆着使用方法。火星溅到干草上时,那一瞬间的光亮让她想起了实验室里便捷的打火机。她蹲在灶前,用力地吹着那星星点点的火苗,可浓烟却扑面而来,呛得她眼泪直流。就在这时,小虎子裹着破棉被,睡眼惺忪地爬过来,冰凉的小脚踩在她背上,奶声奶气地说:“姑姑,饿……”
自己已经拖累这个家了!但是脱离这个家,自己怎么活?
晨光熹微,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户纸的缝隙洒进屋内。赵二牛已经在院子里劈完一垛柴,少年赤着上身,热气从他的身体散发出来,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周程意端着一碗黍米粥走出灶房,看到赵二牛肩头新添的冻疮裂了口子,殷红的血丝渗了出来,她心中一阵不忍。
“狗娃子家……”赵二牛接过粥碗,咽下一口滚烫的粥后,皱着眉头说道,“昨儿夜里揭不开锅了。”
狗娃子家只有他们娘儿俩,她伤重的时候躺在炕上下不了地,狗娃子还把掏的鸟蛋送给她吃,说吃了伤好的快些。
周程意听后,默默放下碗,转身从灶房角落的瓦罐里摸出两个鸡蛋。这两个鸡蛋是赵大娘特意给她补身体的,可她没有丝毫犹豫,裹紧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踩着积雪,朝着村西狗娃子家走去。
狗娃子家的屋子十分简陋,寒风从四处透进来。狗娃子蜷在草堆里,怀里紧紧抱着发烧的母亲。妇人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嘴里念叨着亡夫的名字,声音微弱而无助。周程意走到床边,从怀里摸出柳云书给的药丸,又找了些温水,小心地喂妇人服下。
“姐……”狗娃子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担忧,扯着她的衣角问道,“我娘会死吗?”
周程意轻轻摸了摸狗娃子的头,安慰道:“不会的,你娘会好起来的。”此时,灶膛重新燃起火光,温暖渐渐弥漫开来。周程意望着跳跃的火苗,不禁想起自己也曾这样守在母亲的病床前。那时的病房里有暖气,有输液瓶,有随时能按铃呼叫的护士,一切都那么便利。而现在,她身处这个陌生的地方,能做的,也只有往药罐里添一把艾草,期盼能给病人带来一丝希望。
柳云书踏雪来诊脉时,带来半袋陈米。她抖落斗篷上的雪粒,神色凝重地说:“县衙征粮,里正家也只剩这点余粮了。”
周程意盯着米袋上“官仓”的朱红印记,心中一动,忽然问道:“能买吗?”
柳云书冷笑一声,无奈地说:“一石米要五两银,够买半亩薄田。咱们这些穷苦人家,哪有那么多银子去买米。”说完,她掀开药箱,仔细地给狗娃子娘检查身体,又拿出一些药,叮嘱狗娃子如何煎服。
狗娃子娘退烧那日,天气放晴,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周程意跟着赵二牛上山挖葛根。山路崎岖,积雪未化,行走十分艰难。赵二牛走在前面,用猎刀劈开荆棘,露出手臂上结痂的伤疤,那是他往日劳作和打猎的留下痕迹。狗娃子挎着竹篮,兴奋地跟在后面,冻红的小脸沾满了泥点,却依旧充满活力。
“姐!”狗娃子突然指着崖边的枯藤,大声喊道,“那个能吃!”
周程意顺着狗娃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崖边的枯藤在风中摇曳。她小心翼翼地攀着岩石往上爬,积雪打湿了她的裤腿,冰冷刺骨。在攀爬的过程中,她想起学校后山的野餐,那时学生们总是抱怨三明治太干,可现在,为了一根野葛根,她却要冒着险些摔下悬崖的危险。
经过一番努力,周程意终于采到了那根野葛根。她和赵二牛、狗娃子一起,在山上继续寻找。暮色渐渐降临,三人背着满筐的葛根下山。回到家中,赵大娘已经煮好了汤野菜,白氏把葛根磨成糊糊,掺进黍米里蒸饼。不一会儿,屋子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小虎子捧着热乎乎的饼子,开心地笑着,露出了缺了门牙的豁牙,那纯真的笑容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温暖。
年关将近,村里来了收皮货的行商。周程意又一次看到赵二牛交出攒了半月的山鸡尾羽,换回半块粗盐。少年依旧像往常一样,细心地掰下指头大的碎块,塞给周程意:“含着止腹痛。”
周程意接过粗盐,心中满是感动。在这个艰苦的地方,每一份关怀都显得如此珍贵。她看着赵二牛,这个朴实的少年,虽然生活困苦,但始终保持着善良和乐观。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村里的气氛也逐渐变得不一样。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但大家都在努力为过年做准备。赵大娘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拿出来,准备做几个馒头,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白氏则忙着用旧布给小虎子做新衣服,虽然只是缝缝补补,但也充满了过年的喜悦。
周程意也跟着一起忙碌,她帮着赵大娘烧火,看着火苗舔着锅底,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她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感受到了他们的温暖和善良。
然而,年关的喜庆并不能掩盖生活的苦难。村里很多人家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年货,大家都在为如何度过这个年而发愁。周程意看着这些,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大家改善生活。
一天,周程意和赵二牛在闲聊时,提到了村里的一些情况。周程意说:“咱们村子周围的山上有不少野果和草药,要是能把它们利用起来,说不定能换些钱。”
赵二牛听后,眼睛一亮:“对呀,以前也有人去采过,但是卖不了几个钱。”
周程意想了想,说:“可能是咱们没有找对方法。我们可以把野果做成蜜饯,草药晒干分类,然后拿到镇上去卖,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赵二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两人便开始商量具体的做法。他们决定先去山上采集一些野果和草药,试试看。
第二天,周程意和赵二牛、狗娃子一起上山。这次,他们的目标明确,专门寻找可以制作蜜饯和有药用价值的草药。在山上,他们忙碌了一整天,采集了不少野果和草药。
回到家后,周程意开始动手制作蜜饯。她按照记忆中的方法,把野果洗净、去核,加入一些从赵大娘那里要来的糖和蜂蜜,放在锅里慢慢熬煮。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赵二牛则帮忙把草药晒干、分类。狗娃子也在一旁帮忙,虽然年纪小,但干得十分认真。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制作出了一些蜜饯和整理好了草药。周程意和赵二牛带着这些东西,满怀期待地前往镇上,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为这个贫困的村庄带来一丝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