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浮生多变幻

之后,沈家安排沈家长子长媳亲自来殷家送聘礼,确定沈殷两家的婚期在当年的九月。六月份时,沈炎通过了军校考试,成为一期学员,本来是说九月的时候请假回家完婚,但随之而来的,是军校学子走出校门,扛着枪上战场。沈家本来的意思,是依着前例,婚礼照办,殷宛树嫁到沈家来。但沈炎明确和家中表示,他的新娘,必须他自己去接。消息传到殷家,殷宛树没什么意见,她目前担心的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只盼沈炎一切平安。初冬时候,沈炎寄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加入了国民党,拥有双党籍,“革命形势大好,下一个桃花三月,夭夭佳节,迎卿过门。”信中还补充说了一句。附带一张军装照片,黑白色的照片上,沈炎一身军装,帽檐下的双眼满是坚毅。照林轩中,杏眼暗流涌动,殷宅之外,北京城波涛汹涌。

冯玉祥入主北京城,孙中山先生应邀来京。

民国十四年,万物复苏的季节,孙中山先生逝世,革命未止,沈炎不归。

民国十五年,中山舰事件后,沈炎放弃国民党员身份,离开黄埔军校,继续投身革命。

民国十六年,桃花开得正艳丽,殷宛树看着报纸,暗自思量,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北洋政府江河日下。古有联吴抗曹,如今终究与三国结局不一,那国共两党,未来命运如何?

微风过去,桃花飘零,她又想到,上次见沈炎,还是民国十三年,他许下的诺言,三年了,还未实现,可叹这飘摇人间,误了多少儿女心肠?

人间四月芳菲尽,民国十六年的四月,中华大地上的一批耀眼的人也如这芳菲一般,静默无声或是浩浩荡荡地飘落。四月初,张作霖的兵马在南锣鼓巷上扬起呛人的黄尘,不久,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消息,围绕一个话题,李先生等人被捕……

殷宛树接到谢逸邀请她去亢慕义斋参加读书会时,她刚刚看完从张军中捎来的一封书信,是舅舅写的,聊聊几字,“静观其变,珍重自身。”不用舅舅提醒,为着殷家的平安,她也会如此。至于谢逸的邀请,殷宛树心中清楚,这会子了,谁有心思开读书会?定是为了李先生。

果然,亢慕义斋里,人人正襟危坐,商议着救李先生的办法,首先提议是游行请愿,但部分人提出异议,李先生就是因为请愿被抓,秀才遇到兵,或许被抓的更多。商议了一个下午,决定先写请愿书,号召有志之士签名,往总统府送去。此外,唐镜如表示,《京报》也会为李先生之事留出版面。

傍晚时,殷宛树揉揉太阳穴,走出上京大学校门,谢逸紧追上来,“宛树,你这次,还是不出面吗?”

殷宛树双手交叠,置于身前,“和当年一样,对于谢三小姐,我没有什么法子。”

谢逸:“宛树,你是沈家未来的七夫人,沈总长那里,不能说说话吗?”

殷宛树:“不是那么简单。”

谢逸:“宛树,我们多年好友,我知你的脾气秉性。你不敢节外生枝,怕带累家人。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今日,奉军抓了李先生,明日,若他扣了沈总长,殷小姐能置身事外吗?”

殷宛树:“谢逸,为何这么急躁?当年学生监狱,闹得民怨沸腾,后来,不是都放人了?李先生与学生一样,是一介文人,无权无兵,奉军何比为难他?”

谢逸:“前朝戊戌六君子,宣武门外,热血未凉。我担心……”

殷宛树心中不免“咯噔”一下,周身被凉气侵袭,听得谢逸继续道:“当年,府院之争激烈,总统总理为着自己的前程,不敢沾染学子之血。如今奉军的这位,可是军权在握,百万伏尸,千里流血,于他算什么?宛树,我们不能!也不敢!去祈求豺狼虎豹的恻隐之心。”

与谢逸告别之后,殷宛树回了家中,已经是入夜,南大厅西侧耳房里,晚膳早已备好,家人们都在等着她,她收了满心思绪,与家人们一起用了饭,便回房歇息了。

寝屋内,电灯已关,纱帐内,殷宛树安静地躺着,却如何也睡不着,她悄悄起身,掀了帐子下床,推开窗户,一轮明月正挂在夜空,她沉思许久,心中有了答案,尽人事,听天命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等不到的诺言
连载中新钰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