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泥砖房盖好了。
山民有十几户,泥砖房足足盖了二十户。多出来的几户留来做工作间。等到冬日,可以在这几座屋种菌菇。
李万里想着一步到位,一次性把房屋建好。可整整二十座泥砖房还是把李家的积蓄花得七七八八。
何二舅依旧没回来,李星和的竹子生意差了许多。两个学徒做的东西差强人意,最近没有新样式上架。店铺里空荡荡的,眼看着每月收入只够月租钱,急的李星和着急上火。
“定是胡饼吃多了。”
死马坤,让他不来还真不来了。不来就算了。
十月竹荪菌裙开始下垂,蕾丝小雨伞开到了最大,是采摘的最佳时机。
清晨,妇人们弯腰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托住菌柄底部,缓缓将整株竹荪拔起。拔出来的竹荪放到竹篮里再送回工作间。
工作间里的人接着剥去菌盖和菌托。再由其他人进入下一步清洗泥土和孢体,暴晒或烘烤等工序。
去年双方都有意愿的商队已经到了小镇,就等着看竹荪。李天德加急烘干送到镇上。
虽然还没完全干透但也能看出品相绝佳,不比去年见到的差。这种品质的山珍可遇不可求。送去更富裕的城镇,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商队原先还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这下彻底踏实了。只要有足够的竹荪,他们甚至都不用再往北走,就能赚到不菲的银两。
李家挑选的商队都有区别,每支商队目的地都不一样。最近的也隔着两三座城池。
如此,既不用相互竞争,又能把竹荪卖到更多的地方去。将来其他的菌菇种出来,能有更多的市场。
心急一点的领队已经忍不住,“李老板,这竹荪品相没问题。只是,不知道您要怎么卖?”黑脸的领队看了下四周,心里思索着要怎样全部拿下。
一共六支商队,若是要竞价,自己该出什么价才能赚得更多。商队不少,要看竹荪有多少量。若只有一丁点,全部拿下都是鸡肋。
“今年估计有八百到一千斤干品。不过这竹荪是分茬长的。十月到年前合计这么多。明年大概能涨一倍的量。”
李家原本就有三亩竹林,加上另外购置的二十亩,合计有二十三亩。只是去年找到的菌种有限,只种了十亩。按去年的产量,一亩地能出八十到一百斤的干品,今年竹荪长得更好,八百到一千斤没有多估。
“除了竹荪,我家还有其他的山珍,数量没竹荪多。”李星和没说品质。第一年他不敢保证,反正是卖竹荪顺带捎上的。
山珍是按两来卖的,以一千斤来算,那就是一万六千两。最差的品相也要卖到八十文一两,就要千两银子之多。品相好的可到几百文一两,这还是有价无市。
小点的商队根本出不起千两之多。在场的商队有大有小。大商队可以全部吃下这批竹荪,小的却不敢冒这么多风险,全部押注在竹荪上。不过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以后,竹荪多了价格自然会跌。但这是第一年,没听过哪里有成批的山珍卖,完全是自己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黑脸的领队还在琢磨,就有其他人忍不住,“一千斤,我一家能全部吃下。您开个价,我现在就能定下......”
没等他说完,其他人连忙插话,“周老板,你这说的什么话。你鸿运商队能吃,我顺宏商队吃不下?李老板,你在外打听打听,我顺宏商队可最讲究信用。诚信当先,要合作首选顺宏,不吃亏不上当,您的最佳选择。”
“李老板,我可是最先到的。要论诚意非我莫属。”
“什么你最早到的,分明是我先到镇上的。今日不过出门迟了些,还让你抢了风头。”
商队一年到头在外风吹日晒,个个都晒成古铜色。但都身强力壮,李星和怕人在店里闹起来,连忙制止。
他清了清喉咙,声音不大却让个个高大的汉子安静下来,“都是远道而来的朋友,自不会让大家空手而归。我店铺开在这也是要卖竹荪的。”
按李星和所说,竹荪分七份,人手一份。由各个商队在各自的城池范围内售卖,类似于末世前的经销商模式。
七份是平均分还是按什么方式分,众人意见不一。小点的商队自是没意见,既不会占用全部资金,又能分得一杯羹。
大型商队却不乐意,想要全部吞下。几百两的买卖不值得专程跑一趟。但小镇本就在商路上,赚的不多但也能赚,没人舍得走。这还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产量一定会更多。而且,能种竹荪,不能种其他山珍?现在走了往后数量上来可不一定还有份。
最终还是按照李星和的意思来分。争吵数日,出了个商队都勉强能接受的结果。
按商队和城池大小,给不同的商队划分等级。等级越高拿货越多。第一年的价格都是统一的。现在供不应求,商队没有议价权。
李星和虽能熟练地看书算术,但近两千两的契约,他还是不放心。专程请镖师快马加鞭把契书送到县城。
夏国有专门驿站可以送信,但私人信件送不快。李星和专门到镖局请人,一天能到。
只是很不巧,镖师到县城刚好遇到鹿鸣宴。李万里已去赴宴,晚上喝醉了。直到第二日中午醒来才拆了信。等他回完信,天色已晚,镖师只得在第三日清晨往回赶,晚上才把信送回李星和手中。
等签完契约,按约定,商队需在半月内支付百分之二十的定金。等定金一到,李家就不用为钱发愁。
这一边,李星和正为契书忙碌着。
另一边的鹿鸣宴后,赵璋准备回京,再次与李秀云起了争执。
赵璋父母虽然已经知道李秀云的存在。但外面的红颜知己哪会真领回家。处理了便是,再不济当个外室养着。加上赵璋势力越来越大,不断脱离赵家的管控。
左思右想之下赵家准备拿婚事捆绑赵璋。说亲的姑娘是国公之女,赵璋的表妹——秦明嫣,两家算是亲上加亲。
两人称得上青梅竹马,姑娘对赵璋更是痴心一片。虽未正式下庚帖,但双方父母都知其意,只等着吉日走流程。
秦明嫣心生欢喜,惯来风风火火的女子难得生出几丝娇羞。只是欢喜没多久却意外得知赵璋在外有了红颜知己。其更是赵璋的得力助手。赵璋中举已准备回京,依赵璋的安排竟是要把那红颜知己带回京。秦明嫣早已以赵夫人自居自是不能忍。
于是带着两位护卫偷偷跑出京。秦明嫣出走不过半日,国公府得了消息马上安排人手去追却无功而返。
秦明嫣想法多又心急抄的小路,恰好与追兵错过。赵璋收到国公府的信,一时半会走不了。
幸好两位护卫武功高强,秦明嫣有惊无险顺利找到赵璋,住进赵璋在县里的临时住所。
彼时,李秀云已下定决心随赵璋去京城。两人感情升温,李秀云决心抛开前尘种种只看当下,下定决心要与赵璋一路同行。
赵璋看重李秀云,两人关系密切,宅内奴仆把李秀云当女主人看待,恭敬有加。听闻赵璋表妹要来,李秀云不知两人即将定亲之事,满心忐忑。
既想在赵璋家人面前示好,又恐表妹不满,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
秦明嫣刚到时,赵李二人已等候多时。没等赵璋训斥的话说出口,秦明嫣已翻身下马扑到他怀中。
赵璋对秦明嫣没有男女之情,只把她当妹妹看待。但感情与终究与他人不一样。见秦明嫣哭诉一路的艰辛,训斥的话语说不出口。
秦明嫣被赵璋推开,对赵璋口中两人已长大要避嫌的话语不以为然。都要定亲了,这点举动算得了什么?整个京城,谁敢说她闲话?
只是,她向来听赵璋的话,撇撇嘴站直身体。随即,斜眼看向一旁笑意吟吟的李秀云,极快地打量几下,又拉起赵璋的手臂,拉着人进到宅院内,口里还念叨着要看看表哥的居所。
不过清秀长相,不足为惧。秦明嫣暗自评价。
李秀云本就关注着秦明嫣,自是没错过秦明嫣眼中的不屑与讥笑。又见两人举止亲密,秦明嫣眼中毫不掩饰对赵璋满满的钦慕。就像当年的自己。女子本就心细,李秀云心里自是不好受。
赵璋被拉进去,回头冲李秀云露出苦笑,无奈地一一回答秦明嫣的问题。秦明嫣的话又多又密,赵璋对她却很有耐心,都忘了李秀云的存在。直到李秀云来提醒用饭,方才察觉天色已暗。
饭桌上八珍玉食,让人食指大动。只是三人习以为常,面色如常。
秦明嫣拉着赵璋坐下来,脸上露出幸福又羞涩的表情,“都是我爱吃的。难为表哥还记得。”
赵璋离开京城已有三年,却依旧记得自己喜欢的菜肴。如何能不让本就心悦于他的秦明嫣欢喜?
赵璋抬头笑着看向李秀云,示意她在左手边坐下,让李秀云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她已经知道秦明嫣的心意,恐来者不善。
“我哪记得这些?都是阿云准备的。”赵璋拉着李秀云坐下来,正想介绍两个女人认识。
秦明嫣“啪”放下筷子,扭头看向两人,眼中带着李秀云熟悉的讥讽,嘴角扯出一抹讥笑,“表哥久不在京中,府中下人疏于管教。越矩了。下人何时能跟主子一起上桌吃饭了?”
问的是赵璋,她却歪头看向李秀云,仿佛是懵懂无知的幼儿随意问出口的话语。赵璋只当她误会轻声细语解释。
李秀云却白了脸色。确认了,来者不善。她本就因出身及过往而自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一下被秦明嫣打散。
赵璋解释完,秦明嫣虽然不悦却还是按耐下来。三人总算开始用餐。
李秀云如同嚼蜡,看着身边二人熟稔的样子,更是不得劲。最终,她匆匆吃了几口,寻了个理由落荒而逃。
中间李秀云又与秦明嫣见了几回。回回都在秦明嫣那受了气。只是赵璋毫无所觉,还以为两人相处的好。
李秀云更加闷着气。想着眼不见为净躲了出去。直到忽然发觉已几日不见李秀云,赵璋去寻她,见面就被一句“可算想起我来了”整懵。
李秀云诉说多日的委屈。赵璋不以为然,表妹向来善良待人真诚怎会故意为难阿云?
两人最终还是吵了起来,不欢而散。
又是你逃我追,我有嘴但我不说偏要你猜的戏码。赵璋好不容易把李秀云哄好。
秦明嫣坐不住,说出两人婚事重创李秀云。
三人绕成一团,等解开的时候鹿鸣宴已过。李家的竹荪要上市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1章 竹荪丰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