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被热气熏得晕开,像给未来提前写好一模糊地址。
顾屿从背包里掏出一张空白登机牌,是去年回国探亲留下的“备用折纸”。
他把它对折,再对折,指节用力,折痕锋利得像新航线。
“第七十五只。”他说。
“什么?”
“纸鹤。你画的是第七十四只,我折的是第七十五只。”
“你怎么记数?”
“从2016年3月17日认识你那天起,每天一只。”
沈杳愣住,伸手去接,顾屿却抬高手臂,把纸鹤挂在F3热靴上。
“先寄存,等毕业一起放鸭川。”
“如果提前分手?”
“那就折到999只,再飞回来。”
沈杳用中指弹他额头:“乌鸦嘴。”指尖却被他抓住,顺势拉倒,两个人滚在塌塌米上,影子重叠成一张过曝的底片。
没有进一步。
只是拥抱,像把彼此折进对方身体里。
烛火跳最后一跳,熄灭。
世界黑得彻底,只剩心跳声——
砰、砰、砰,像显影液里逐渐浮现的银盐。
4月10日,春假正式开始。
他们报了一个“京都夜樱私藏路线”摄影团,其实是两人自己组的团,成员只有彼此。
路线:
①仁和寺 18:00
②平野神社 19:30
③哲学之道 20:30
④南禅寺 22:00
⑤鸭川三角州 23:30
每到一个点,沈杳负责拍彩色负片,顾屿负责拍黑白,交换冲洗后再□□。
仁和寺,五重塔下,沈杳把□□架在石灯笼上,自拍一张合影——
她拿快门线,顾屿从背后环住她,手指故意挡在镜头边缘,形成天然暗角。
照片洗出来,右下角出现一道白色指纹,像塔檐被月亮削掉一块。
平野神社,夜樱吹雪,风把花瓣卷成旋涡。
顾屿用50mm f/1.2,全开关圈,对焦在沈杳睫毛尖——
景深薄得只有一条睫毛锋利,其余全部融化成粉色光斑。
这张照片后来被沈杳放大成 40×60,挂在 2024 年“复合照”工作室进门左侧,标题:《景深只够爱你一条睫毛》。
哲学之道,他们走散 15 分钟。
沈杳在桥洞下等,顾屿去买罐装热咖啡,回来时发现她蹲在河边,用树枝撩水面樱花,嘴里哼《Sakura Sakura》。
他悄悄举起 Leica M6,黄斑对焦,1/30s,f/2,手持——
画面微晃,像心跳漏拍。
这张照片他私藏 3 年,直到 2025 年才敢放进“归舟”影展,背面手写一行小字:“你走丢的 15 分钟,我把余生都预习了一遍。”
南禅寺,樱吹雪变成夜雨。
他们躲进山门,顾屿从背包掏出一次性雨披,撕开,两人一起钻进去。
雨披长 1.2 米,宽 0.7 米,刚好容纳两个侧身呼吸。
沈杳把 □□ 贴在雨披内侧,镜头对准外面雨幕,手动估焦 1 米,光圈 f/2.8,快门 1/15s——
雨珠砸在塑料布,形成天然柔焦,像把世界装进一颗毛玻璃心脏。
这张底片冲洗出来,整张呈冷蓝色调,唯独雨披接缝处被闪光灯补光,形成一道暖橙色 S 形,像银河被谁轻轻缝合。
鸭川三角洲 23:30,行程终点。
他们脱了鞋,踩进河水,樱花瓣贴在小腿,像临时纹身。
沈杳把 □□ 架在三脚架,设置自拍 10 秒,光圈 f/5.6,快门 3 秒,闪光灯后帘同步。
顾屿站在她左侧,右手拎鞋,左手比出“纸鹤”轮廓。
快门声“咔嚓——”
3 秒长曝里,他们同时弯腰,用河水写各自名字——
水痕在 3 秒内被流速抹平,底片却记录下消失前那一瞬:
两道波纹交叉,形成短暂又永恒的“×”号,像命运打下的草稿叉。
4 月 12 日,回校暗房,一起冲 8 卷。
沈杳负责彩色,顾屿负责黑白,交叉进行。
彩色显影 38℃(她坚持),黑白显影 20℃(他坚持),两缸并列,像平行宇宙。
红灯下,他们穿同款洗围裙,背后系带交叉,像背对背拥抱。
沈杳的围裙口袋插一支 0.38 中性笔,顾屿的插一把塑料镊子,走动时镊子敲打笔帽,发出“嗒嗒”声,像心跳外放。
彩色卷先出,沈杳把湿底片举到红灯前,顾屿从背后环住她手腕,帮她找角度——
光穿透乳剂,把 4 月 10 日的鸭川水纹投在他们脸上,像一条流动的银河。
沈杳忽然回头,鼻尖蹭到他下巴,声音低到只有心跳能听见:
“顾屿,如果以后真的走散,你会把哪一格留给自己?”
“最后一格。”
“为什么?”
“因为最后一格最接近片尾,却最接近片头。”
沈杳愣了 2 秒,笑骂“矫情”,却悄悄把第 36 格剪下来,塞进围裙口袋。
4 月 15 日,顾屿生日。
沈杳提前 3 天打工——给淘宝汉服店拍详情页, 200 元一套,拍到第 5 套时中暑,在更衣室呕吐,仍坚持拍完。
用赚来的 1000 元,她买了一卷 1998 年过期柯达 Ektachrome E100VS, Ebay 二手,剩 8 卷,她只买得起 1 卷。
又花 120 元,买了最小号的生日蛋糕——直径 10 cm,上面用巧克力酱画一只歪脖纸鹤。
生日当晚,他们再次去鸭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