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台北去机场的路上,计程车驶过淡水河,河面波光粼粼,映着远处的观音山。晚星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像是空得发慌。
她替爷爷找到了根,却也窥见了沈若雁的等待,顾景琛的陪伴,爷爷的遗忘,像三张重叠的网,将她困在其中,让她说不清是该为谁叹息,又该为谁释然。
飞机起飞时,晚星看向窗外。台北的轮廓渐渐缩小,最后缩成一片模糊的光影,被云海吞没。她忽然想起沈若雁刻在墙上的那句话——“原来,等一个人太久,身边的人也会老”。
或许,放下从不是突然的醒悟,而是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被身边的温暖慢慢焐热,被岁月悄悄磨平。就像沈若雁,她不是忘了阿山,只是在顾景琛递来的热茶里,在他雪夜守着的炉火旁,慢慢明白了。
可她为什么到死都没说出口?
晚星想,或许是因为愧疚,更或许,是因为她早已把“等待阿山”当成了自己的宿命,一旦放下,就像弄丢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她只能把对顾景琛的情愫,藏在绣针的划痕里,藏在每一个他来访的清晨与黄昏,直到死亡将他们连在一起,才算是无声的告白。
飞机穿过云层,阳光刺眼。晚星闭上眼,仿佛看到民国年间的香樟树下,年轻的阿山接过沈若雁递来的钱袋,眼里的光比星光还亮;看到阁楼里,沈若雁对着绣绷发呆,顾景琛默默坐在对面,添了一杯又一杯的茶;看到雪夜里,两个老人隔着一盏油灯,共享一份温暖。
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在她脑海里一一闪过,最后定格成墓碑上并排的两个名字。
落地时,南京的风带着熟悉的凉意。晚星走出机场,看到父亲在出口处等她,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
“回来了。”父亲接过她的行李箱,声音温和。
“嗯,回来了。”晚星点点头,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回家的路上,父亲问起台北的事,晚星没有细说,只说找到了些关于爷爷的旧物。她拿出那本日记,递给父亲:“这是沈家小姐的日记,爷爷……当年在她家里待过。”
父亲翻了几页,沉默了很久,才叹了口气:“你爷爷这辈子,糊涂着过,或许也是种福气。”
晚星没说话。是啊,糊涂或许是福气,可清醒着的人,却要背着沉甸甸的回忆,走完整整一生。
回到家,晚星把日记和书签放进一个木盒里,摆在书架最上层。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木盒上,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光。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的人群,车水马龙,喧嚣热闹。和台北的老街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崭新而匆忙,仿佛没有什么能被时光留住。
晚星轻轻吁了口气。她替爷爷完成了心愿,也替那两个孤独等待的灵魂,说了一声迟来的再见。
窗外的风,带着南京特有的干爽,吹起了窗帘的一角。晚星知道,这场跨越海峡的寻根之旅,终于真正结束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