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天下素缟(二)

与此同时,浙东水师驶入胶州湾,与割据鲁东的周绪合兵,光复登莱全境。南面,由隆武帝亲自督战,宣军在山东境内势如破竹:四月初五,克峄州,初八,下沂州,随后滕县、费县相继投降。隆武帝移驾徐州,召诚意伯刘永锡、京营守备秦越、副将邱兴及都督同知张腾至行在谒见。天子问以平鲁之策,刘、秦各执西进济宁或北上益都一词。新梓因背发疽疮,病亟难治,遂赞成更加保守的西进路线,并留秦越扈从左右,以防不虞。四月二十日,宣军包围济宁,当夜有内应打开城门,济宁光复。

北伐以淮东一线为主力,另遣淮西、川荆两线分别策应。四月初一,四川总督、主将赵煜阳与湖广总督、副将刘济部勒三万兵马屯驻武昌,依照先前与顺朝的约定,于四月初六进讨河南。然而时至急迫,顺朝才终于品尝到妄杀太子的苦果:李亨征战多年,在军中威望甚重。猝然遇害,曾经追随过他的将领多不自安。鞑靼人乘机入掠河套,打乱他们东渡黄河,牵制山西的计划。而驻扎商州的顺军临阵换将,战力亦是大打折扣。四月二十日,宣军艰难克复南阳,因顺军未能如约拿下卢氏,赵煜阳与刘济不得不应付自河南、山西、直隶源源而来的景朝兵马。赵煜阳派专使赶往扬州,请旨放弃联顺之策,转而东向攻略信阳、光州。信使未归,煜阳却先收到了来自南京的加急文书。内阁要求他们立即撤出河南,速沿长江东下,拦截即将进抵江边的萨军。

负责淮西防务的是京卫指挥同知江不疑。他本该与大军一同出发,扼守寿州—和州一线,可他的迟疑、怯懦与延宕将他的无能逼近于叛变:离京伊始,不疑便是逡巡徘徊、一步三歇,待渡过长江,索性在和州按兵不动。内阁多番催促无果,遂上疏天子,请以兵部侍郎、副将马淳代之。隆武帝下诏切责,不疑方挪动车马,缩进合肥城中。因其迁延失期,萨军得以从容南下。四月十五日,梅勒章京胡飞由上蔡直扑寿州。不疑惊闻敌兵渡淮,先弃庐州,再退和州,又向采石遁归。在内阁的授意下,官军在长江南岸架起火炮,强留不疑驻守长江。不疑恼,誓要渡河,双方僵持不下。所幸赵瞻的妻弟杜延年率舟师赶到,退萨军于滁州,逐胡飞出南直,遂解淮西之急。出人意料的是,面对汹汹舆情与内阁的联衔弹劾,隆武帝对不疑的处分却如鸿毛之轻。彼时新梓一心在收复山东,只草草削去不疑三年俸禄,仍命他备守和州——和州距南京如此之近,对于新梓的部署,江永似有所悟。他自觉无所不可告人,并未与不疑多做纠缠。唯是国事鞅掌,不遑偃息,所盼不过前方战事顺利,后方无事而已。

可临近小满之时,偏偏出了大事。

注5:引自明代郑元勋《园治·题词》。

注6:引自《孟子·滕文公上》,意为:难道治理天下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吗?有官吏的事情,有平民的事情。

注7:引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注8:引自《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刘邦代太子刘盈征伐英布事,此句意为:我就知道这小子派不上用场,还是老子亲自去吧!

注9:引自《左传·庄公四年》,意为:君王的福寿快到头了。出征当精神饱满,您却心跳意乱,这是上天的启示。先君大概晓得了,故而在临战前,要发布讨伐命令时,而您心跳意乱。要是军队没有损失,您在途中寿终,那便是国家的福气了。

注10:典出《左传·庄公十九年》:“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意为:

注11:引自《孟子·梁惠王下》,意为:可见如果实行仁政,后代子孙一定有成为天下之王的。

注12:引自《孟子·梁惠王下》,意为:只有努力实行仁政而已。

注13:引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为:孟子说:“从源头里流出的泉水滚滚奔流,日夜不停,注满了洼地以后才向前进,一直流到大海去。有本源的(事物)就像这样,孔子赞同水的这一点。如果是没有本源的,像七八月间雨水汇集,水沟、水渠一下都满了,但它们的干涸,也是立等可待的。所以名誉超过实情,是君子引以为耻辱的。”

注14:借鉴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注15:引自《维摩经》:“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7章 天下素缟(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何处问长安
连载中不窥园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