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咱们就住这儿了。从今往后,娘就在南京好好享福,想吃什么、用什么,随时和儿子说,儿子让下面的人立刻去办,”江永小心搀扶母亲,“这里有许多名医,我把他们全都请来,为娘亲治疗眼睛!”
“娘的眼睛是老毛病了,可别再花冤枉钱……”
“这怎么是冤枉钱呢,”江永故意嗔怪道,“娘亲就不想亲眼看看孙儿们吗?”
“做梦都想啊,那你们还不抓紧?”
“娘……”
江永面颊微烫,也跟着母亲笑出声来。
“大爷,有急事,”江泰匆匆走进后院,附在江永耳边说道,“唐阁老下午突发心疾,连郎中都来及请就去世了——听说和反对重颁《三朝要典》有关。”
唐府檐下明灯如昼,绿油的正门洞开,从灵堂传出摇山震岳的哭声。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注7),”华安看向往来不绝的人群,“死生亦大矣,奈何空木之躯仍作傀儡之戏,令人叹之、赏之、疑之、信之。”
“疑之、信之?”江泰不解。
“疑其一息尚存,信其尸骨已寒,”华安低声解释,“等咱们到了灵堂,正好能赏副精彩的众生相!”
江永身形微侧,向他们告诫道,“唐阁老为大宣鞠躬尽瘁,今赍愤而逝,我等理应沉痛哀悼,万不可言行无状。”
华安、江泰二人忙点头称是。
“薛青玄,你还我祖父命来!”唐府门前喧哗陡生,江永转回身,正见一位披麻戴孝的年轻人左手拉住薛青玄的衣袖,右手中的匕首直刺而出。薛青玄大惊失色,竟一下扯断衣袖,仰面跌倒在地。那个青年仍不放弃,又调转短刃,向下奋力揕去……护卫们终于反应过来,他们匆忙拦住凶徒,劈手夺走凶器,将青年压跪在薛青玄面前。青年挣扎着想要起身,被一拳打到腹部,立刻疼得蜷缩一团,嘴角流出的鲜血顷刻间染红了素白的孝服。
薛青玄缓缓起身,微眯的凤目射出骇人的凶光,“你就是唐鉴?”
青年偏过头,不去理他。
“刺杀朝廷命官,你可知该当何罪?”
“薛青玄,你逼走程公,把持朝政,如今竟要重翻逆案、起用奸佞!祖父秉公直言,竟被你们寻衅诬陷、活活气死!”唐鉴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面前之人食肉寝皮,“薛青玄,今日我没能杀了你,来日必有人能杀你!你……”
“朝中的议政纠核皆有法度,岂容你来大放厥词!”江永打断他的话,常年温和的脸上满是怒气,“唐鉴,你不在堂中为祖父守灵,反在门前与宾客争执不休。你这样做,置阁老一生清名于何地,置唐家百年清誉于何地?”
江永没有给他抗辩的机会,厉声催促道,“还不快进去!”
“看在江阁老的面子上,把他放开吧。”
薛青玄一声令下,侍卫纷纷停手。唐鉴朝江永瞪红了双眼,终于一声不吭地跑回灵堂。
微蹙的长眉下弯,绷紧的嘴角上牵,薛青玄又挂上一副亲切的笑脸。虽然只与江永有一面之缘,攀谈时热络得仿似多年至交,“恒之回乡探亲一路可好?何时到的南京?”
“一切顺利,多谢薛公挂念,”江永向薛青玄拱手见礼,“今日下午刚到南京,听闻唐府噩耗,就立刻前来探望。”
“唐阁老益积悃诚,恒存兢业,真乃国之柱臣,奈何天不假年,功业未半竟猝然身死……”薛青玄的眼角挤出两滴眼泪,江永也得陪他一道唏嘘,“江永素闻唐老盛名,能与其同朝为官,何其有幸!怎奈未得一见便阴阳永隔,实乃在下此生之憾!”
“良臣已作古,国事尚多艰,我等需仰承前人之志,担荷报国之任啊,”薛青玄又道,“不若待吊祭事毕,恒之随我到府上一叙?”
“首辅盛情,本不应推却。然家中诸事繁杂,尚需在下收拾料理。待江永安顿好家眷,定当登门拜会!”
“也好,”薛青玄点头,又突然凑近几步,低声说道,“皇上刚刚发下中旨,决意重颁《三朝要典》。尚祈恒之莫要横加阻拦为盼。”
“既是圣意,江永岂敢退有后言(注8)。”
薛青玄眉梢上挑,面上似笑非笑,“恒之由陛下钦点入阁,理应精忠为国、思报皇恩。”
“老先生指点,学生受教,”江永躬身一揖,“唐阁老停灵在室,江永不敢逗留在外。不若先生与我同入门内,一道拜祭?”
薛青玄摆摆手,“唐家子孙与我有隙,相见未免生乱。奠仪、赙金既已送到,老夫便先回去了。”
万历朝因国本之争屡起大案,概由神庙专宠郑贵妃及皇三子而冷落长子所致。万历十四年,皇三子诞,赏赉逾制。诸臣惧皇帝立幼废长,首议册立东宫,神庙以“元子婴弱”而主意缓行册封,随后却进封郑贵妃为皇贵妃。此举一出,举朝哗然,廷臣乞立元嗣为储的奏疏纷至沓来,神庙大怒,斥逐言臣,致使舆情更加汹涌。万历二十三年,郑贵妃令人增补山西按察使吕坤所著《闺范》,以汉明德皇后开篇,以郑贵妃终篇,并嘱托伯父郑承恩、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更名为《闺范图说》。万历二十六年,有托名燕山朱东吉者为《闺范图说》作跋,取名《忧危竑议》,暗讽郑氏“虽无‘易储’之谋,不幸而有其迹”。促立东宫之议复起,而始作俑者不见踪迹。神庙不欲深究,只草草处分请立之人,并于二十九年正式立长子林原铭为储君,同时册封皇三子林原镜为福王,以安众人之心(注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