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柳宵猛然靠后,他的后背撞向了秦随愈的桌子,秦随愈手疾眼快,将桌子稳稳扶住。秦随愈冷哼一声,将笔架拿起,右脚用力一蹬,桌子便直直撞向柳宵的后背,柳宵身形一颤。

柳宵转头怒视秦随愈,黄应恒却道:“何故回头?”

柳宵只能作罢,心下却怒火中烧。

黄应恒在台上开始授课,他负责教授是最为经典的四书。玉志斋中翻书声四起,秦随愈学着别人的样子,将书拿出翻页。

黄应恒在授课时比平常正经许多,他眼神专注地在众学子身上扫视,口中所讲的却不是知乎者也,而是连秦随愈也能听懂的村野轶闻。他所讲内容与书中所记相差甚远,却通俗易懂。

秦随愈静静听着,竟觉得饶有趣味。众学子听着黄应恒讲的故事,讲到开心之处,亦发笑不已。

只听黄应恒道:“据《丞平事异》记载,曾有两人在乌子河上赛舟,一人坐于竹筏之上,另一人坐于木船之上,先到河对岸的人则赢。你们猜猜,谁赢了?怎么赢的?”

此问一出,众学子各抒己见。

黄应恒道:“秦随愈,你来答。”

秦随愈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难,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这二人为什么要赛舟?”

黄应恒脸上露出笑意:“问得好。此问谁来答?”

一学子起身,问出了比秦随愈所问更刁钻的问题。又有一人起身,好似成语接龙,问题接连不断,不过片刻,玉志斋中的大部分人都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只还剩一人。

黄应恒哈哈大笑,便道:“何国器,你有何见解?”

何国器缓缓抬眸,起身道:“竹筏与木船,两者如何能比?”

黄应恒问:“你待如何?”

何国器答:“不若各行其道。”

黄应恒点头称赞。他问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答案,而在于学子们能否各抒己见。秦随愈是首先想到要反问的,后面一群人皆是效仿,何国器的答案却能直击要害。

黄应恒道:“除秦随愈与何国器二人外,其余人作策论一篇,明日上交。”

说罢,这堂课便结束了。

斋中众人皆散,嘻闹声渐响。柳宵转身,与秦随愈目光相撞。

柳宵道:“我是柳宵。”

秦随愈果然没有猜错,想来这学堂中能如此嚣张的,也只能是他了。

柳文柳越走到柳宵身旁,三个人就这样齐刷刷地盯着秦随愈。

秦随愈问:“想打架?”

柳宵转了转手腕,冷冷道:“不至于,只是想和你比试比试。”

他又道:“你拿桌子撞我这事我不计较,咱俩扯平了。免得我赢了你再把你打趴下,别人说我是公报私仇。”

秦随愈冷笑:“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反正肯定不是你。”

柳宵的面色一沉。气氛一时变得紧绷,原本还在嘻闹的学子们见状,皆向此处围了上来,众目睽睽之下,柳宵与秦随愈开始较量。

何卢青本想与秦随愈多说说话,但此时的他顾不上许多,只能先去茅房如厕。等他回到斋中时,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加快脚步,进门一看,只见一群人皆是围在一处,正拍手叫好。他这才反应过来,那不是秦随愈的座位吗?秦随愈和柳宵离得近……莫非两人打起来了?

何卢青快步走去,被起哄声吵得脑袋发晕,待他艰难地挤进人堆时,他才看清情形。原来是秦随愈与柳宵在扳手腕。

何卢青松了一口气,眼前情形似是秦随愈占上风。

人群中有人力挺柳宵,有人为秦随愈打气,只有一人十分显眼,他在为秦随愈喝倒彩。何卢青向那人望去,那人正是何毅。

何毅是何保玉的孙子,他讨厌秦随愈本就情有可源,但何卢青咽不下这口气,他喊道:“秦哥最牛!”

柳宵的神色彻底冷了下来。他手中暗自使劲,却不想秦随愈力气竟这般大,两人一时间难分高下。柳文与柳越在一旁焦急地看着,为柳宵呐喊助威。

在一片喧闹中,何国器却显得过于安静,他向来不喜欢吵闹的氛围。他翻开书页,书页中夹着一片金黄的树叶。

自他来到玉志斋后,便被众学究称为神童。五岁能吟诗,六岁能作画,八岁便将四书倒背如流,他的学识在学堂中自是无人能及。

何国器将树叶拿起,只见树叶上刻着一行小字。

闻风落……

何国器在树下读书时,这片树叶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故而得名。

花闻风而散,叶闻风而落,人当如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特种战兵

逍遥四公子

大秦之无尽传承系统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横槊奏歌
连载中月映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