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梧一怔,随即笑出声,笑意没到唇,只在眼角轻轻划过,“不要。”
“只要你把饭做好,把账写好,把嘴看好。”
“我不要你站在前面。”
“我只要后面的火不灭。”
叶绾绾嗯了一声:“那就借。”
她把袖里的“试味”牌推过去半寸,又推回自己这边:“这个还我自己挂着。”
“我怕饿。”
沈清梧看她:“许你怕。”
她把案旁一只黑漆小匣推过去,匣里躺着三枚细小的铜钉,每一枚钉头刻一个字:牌、绳、铃。
“拿回去,给你的匠人看。照这个制。”
“别急着满宫做。先喂饱三口锅。”
叶绾绾把匣收好,像把一小团火揣进怀里。
她忽然把骨汤盅捧起,递到女官手上:“凉了点,娘娘勉强尝一口。”
女官接了,沈清梧自己拿勺,勺子在汤面划过,带出一圈很浅的油光。
她尝了一口,点头,“骨味清。”
“你在里面放了什么?”
“山楂水走过。”叶绾绾道,“它会把油背走一点。”
“胃就不想吵架。”
沈清梧“嗯”了一声,把盅推回,“记下。冬至前,你给我做一张‘暖汤谱’。”
“不要花哨,不要堆词。”
“只要好喝。”
“旁边附上你那些小窍门,写得像你说话。”
叶绾绾抿嘴笑:“我说话笨。”
“笨话好懂。”沈清梧把簪子搁回梳上,“你下去吧。”
她顿了一下,眼神从叶绾绾衣襟那里的金纽上掠过又收回,“你身上这两个小东西,别乱借人。”
“借错了,路会滑。”
“记着。”
“记着。”叶绾绾起身行礼,退到门边,又回头,“娘娘要不要再来一块南瓜?”
沈清梧垂眸:“拿走。”
叶绾绾笑,把匣盖好,退出来。
帘外的风把她鬓边吹起一缕,她顺手按下去。
小荷跟在后面,憋了半程,终于在廊角“噗”地笑出声:“娘娘,您问‘要不要跪签’那句,差点把我心跳给笑没了。”
“我怕她真说‘要’。”叶绾绾正经,“我膝盖薄。”
“我们回家吧。把三口锅都点上。”
回到小厨房,门铃先撞了两下,像迎客。
绿绣迎出来,眼睛发亮:“娘娘,膳房送来了新磨的米粉和两筐青菜。门房还说,往后所有入门物件,要先给我们验牌。”
“皇后娘娘发了话。”
叶绾绾把黑漆匣放到案上,打开给她们看:“皇后赏的‘铜钉’。”
小荷小心摸了摸上头的字:“牌、绳、铃。”
“像三颗牙。”
“咬牢了就不松。”
叶绾绾把钉收回去,给白猫捏了捏耳朵:“从今天起,你也多巡一次门。”
白猫不领情,只把尾巴晃了一下。
她把新来的米粉捏了一撮,像雪一样轻。
“今儿试粉。”
“鱼片过滚水,粉先烫,再凉,重进热汤里一浸。”
“汤用早上那锅打底。”
“再放一丝姜末。”
小荷已经把锅架好,火像一片小小的叶子跳。
门外脚步一停,崔嬷嬷从影里过来,眼梢挑着笑意:“我听说你被唤到坤宁宫,正打算来收你的骨灰。”
“结果你把骨头熬成汤了。”
她坐到门口的矮凳上,指指她怀里的黑匣,“好东西。”
“是。”叶绾绾把一小碗粉汤递过去,“嬷嬷先喝。”
崔嬷嬷端了,吹一口气,抿一口,眼睛眯起来,“行。”
她把碗放在膝上,耳坠轻轻摇,“你嘴甜,皇后嘴也不苦。”
“这是好兆头。”
“别得意,手别抖。”
叶绾绾朝她作揖:“我抖碗,不抖手。”
粉汤一碗碗出去,灶火一盏盏亮着。
小荷把新的“例”牌挂到门边,红白绳排成一溜,铃在光里、也在影里。
风从廊下穿过,竹牌相撞,叮叮,一声一声,像在数今日的账。
她把第一只试官的小册翻开,写上第一行字:坤宁一言,三口锅点,火稳。
她顿笔,偏头,去看窗外。
云低,风顺。
厨房里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走了一路,又被铃声一颗颗拴住。
偏殿的窗牖半开,风从琉璃瓦上卷一层浅光进来。
案上铺着兵书和账册,铜沙漏细细落着沙,声音像猫走在毡上。
沈清梧换了素色褙子,右手还是那副铁护腕。
她抬眼。
“叶氏。”
“臣妾在。”叶绾绾向前两步,行礼,不多一寸,也不少一寸。
沈清梧打量她。
发鬓顺,指尖干净,眉梢一点笑,不谄。
她心里一动,又没显出来。
“坐。”她随手点了案侧的杌子,“近些日子,你的‘三口锅’,可有烟?”
“有烟。”叶绾绾在边上坐定,背不靠椅,手掌覆在膝上,“烟不呛。”
“嗯。”沈清梧指尖敲了敲案,“听说你用残次食材,也能做出别样滋味?”
“吃饭嘛。”叶绾绾笑,“能入口就好。要讲究,也不过是叫人心里好一点。”
“心里好一点?”沈清梧挑了一下眉。
“是。”她把随身的小匣推过去,“娘娘先尝口甜的,心就肯听话。”
女官接过,打开。
是蜜汁南瓜。
和前几日的不太一样。
糖色更浅,边沿抹了一丝陈皮末,香气像一条细线从甜里穿过去。
沈清梧用银簪挑一块。
齿一合,糖衣“喀”的裂,小小的脆,南瓜肉弹,甜里有一点微苦,苦又很快退。
她眼神动了一下。
“改了方子?”
“加了陈皮。”叶绾绾点头,“娘娘上次喜欢‘不腻’,我就让甜往后走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