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像从雪里磨过,往御膳房的门缝里灌。
巷子里抬来一口口大铜锅,锅沿敲在肩骨上,发闷。
小太监扛着木箱跑,汗气腾腾,白雾从嘴里冒出来,再被风切散。
内务府的牌子挂得更低,绳子在檐下打颤。
小荷一路小跑回院,裙摆扫过一片枯叶,“娘娘,年末大宴要设正殿,叫咱们都上——”
叶绾绾叼着一串糖渍山楂,窝在榻上,枕边一只小秤安安静静立着。
“上就上。”她把最后一颗山楂含在嘴里晃,“角落多好,靠墙不漏风。”
“靠墙会被人踩到。”小荷急,“若没点亮眼的,背后要说嘴。”
“他们爱说就说。”她把竹签折成两半,像给山楂做了个小墓碑,“嘴越忙,筷子就越慢。”
小荷被她逗笑,又忍回去,“可寿康那边紧呢。娘娘怕是有心思。”
风穿堂,门口影子晃了一下。
崔嬷嬷的心腹嬷嬷捧着一个素木匣进来,行礼,“寿康问安。娘娘唤:本年宴,无新意。”
叶绾绾坐起,拍拍衣角的芝麻屑,“她想新。”
“她想借我锅。”
嬷嬷道:“娘娘说,‘让她做清口。别喧哗。’”
“清口?”小荷一怔。
“就是给大家一口安静。”叶绾绾把匣子拉过来,打开。
里面是一捆细麻绳,一叠空白签,一小包盐花,一张折得极工整的纸。
纸上只有两行小字:直言。有需书签。
她笑出梨涡,把最上面的签递给小荷,“写上‘薄荷清汤’。”
“再写‘山楂桂花露’。”
“再写‘安静饼’。”
小荷提笔,握得紧,“字号写多大?”
“让眼睛先吃饱。”
风炉那边“噗”地一声,火苗立起来,屋里暖了半寸。
绿绣搬来一篮豆粉、糯米、小柚子,一碗切得细细的陈皮丝,“娘娘,您要的东西都到。”
叶绾绾把陈皮丝用糖水泡一会儿,指尖在碗沿一扣,“大宴里油腻多,先用酸甜把舌头洗一洗。”
小荷纠结,“会不会……太小家子气?”
“家里人最懂吃。”她眨眼,“朝廷的胃,也先是人的胃。”
外头脚步乱,像一群麻雀落在廊檐。
钱尚宫的影子在门口停了一瞬,又端着笑进来,“叶娘子近来手段见长。寿康的信物,真让人眼热。”
她把话说得软,手里却拎着一个写了“配给”的木牌,“御膳房那边账繁,叶娘子若要什么,报我簿上,免得差错。”
叶绾绾把簿子接过,翻到最末页,端端正正写了三样:清水、好盐、风。
笔一搁。
钱尚宫笑意一滞,“风?”
“是。”她笑,“风好的时候,火也听话。”
“娘娘若肯分我一阵,不用记账。”
钱尚宫被她呛得轻咳一下,又迅速圆过来,“叶娘子说笑。”
她把目光往桌上一扫,落在那把小秤和小旗上,眼里闪了一针细光。
“年宴要紧。”她收回眼,“叶娘子的清口,放在第四道大菜之后。”
“别误时。”
“时是锅的命。”叶绾绾把小簿合上,“您帮我留一条干净路。”
钱尚宫笑,“自然。”
她笑完转身,一角衣摆扫过门槛,门檐下的旧铃晃了一下,轻轻“嗒”。
绿绣压低声音,“她看着您的秤呢。”
“秤看她。”叶绾绾把秤砣往里推了半分,“秤不怕人看。”
小荷把新写好的木签举起来,“娘娘,‘安静饼’要做哪种?”
“最普通那种。”她把面盆拉过来,“糯米、豆粉、盐花,只加一点点柚皮末。”
“饼小,手心大。”
“要让人一口就懂。”
小荷和绿绣对看一眼,呼吸轻快了。
她揉面。
手背上一层细白粉,像落了雪。
她用秤称每一团面胚,一两不差。
小荷偷瞄,“娘娘,您跟秤亲得很。”
“秤亲我。”她笑,“我不让它空着。”
“空着的东西最容易胡思乱想。”
饼上炉。
风炉把火压得乖,饼在锅上起微微的泡,边缘先熟,心里后熟。
她把第一批掀起一角,看一眼底色,恰恰。
“这一盘给寿康试口。”她递给绿绣,“说一声‘别说话。嚼’。”
“嚼久了才有味。”
绿绣飞快去了。
小荷趴在窗上看廊下,“御膳房那边在抬刀架。”
“刀一排排站着,像兵。”
“兵累。”叶绾绾把第二盘饼出锅,“给兵一口甜。”
她把糖水里泡好的山楂用竹签串起,一颗一颗擦上桂花露,放在竹盘上,糖衣薄得像第二层皮。
“这叫‘不沾牙’。”她得意,“嘴要快,人不乱。”
小荷偷吃一颗,眼睛亮,“不黏。”
“黏的都留给昨天。”她刮掉指尖的一点糖,“今天别苦。”
午后日头往西斜,寿康回信。
崔嬷嬷亲自来了,步子不急不缓,像一根针在布上穿。
“娘娘说,‘安静饼’可。”她坐下,端起一块,咬一口,“嚼声好听。”
“她要一件东西。”
叶绾绾把手擦干,“要什么?”
“要你的人。”崔嬷嬷笑,“借两名机灵的去御膳房,盯时辰。”
“盯火,盯水,盯门。”
叶绾绾点头,“小荷、绿绣去。”
小荷一惊,“奴婢……奴婢嘴快。”
“嘴快去盯门。”叶绾绾正经,“门要快。”
绿绣抿笑,“我盯火。”
崔嬷嬷看她们一眼,满意,“再有,娘娘唤‘清口’加一道。”
“加什么?”
“你那‘薄荷清汤’。”
“喉要洗两遍。”
叶绾绾点头,脑子里一瞬就把流程排好了,“重菜之后先薄荷,再山楂,最后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