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在十二月中旬左右,会办一个净土教观的毕业典礼,会长慈悲,希望给大家能够有一个机会受菩萨戒。那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罪,那怎么办呢?
告诉诸位一个方法,如果你犯了根本,那你必须要取相忏,就是拜八十八佛、或拜大悲忏,每一天至少拜一部。这个地方有两种情况,第一、见好相,就是你在梦中,见到你在洗澡,或者梦中看到光明,看到莲花,看到佛菩萨等等,这第一个叫见好相。那你这个时候,可能拜个三个月、五个月,你这个罪就消了,就可以重受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没有见好相,你拜了一年都没有见好相,每天拜一部都没见好相,那么你只要拜满三百六十五天,拜满。按照蕅益大师、弘一大师的说法,也可以重受。但前提是你不能再犯了,就是这个以后,这一年之内不能再犯了,要断相续心,至诚恳切忏悔一年,断相续心,没有再犯的迹象,可以重受。就是这个业已经沉淀了,一年之内都没有再犯,而且忏悔心已坚定生起了,虽没见好相,也可以重受。再给你一次机会。
这个就是我们犯了根本以后要重受的条件,两种条件:
第一个,不管你的时间长短,以见好相为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见不到好相,就以时间为期,拜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允许你重受。
但是这三百六十五天你不能再犯,再犯就重新再算,前面的天数统统不算,那就重新开始,只要犯一次,重新开始。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在受了戒犯戒重新开始的一个情况。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重受的。我们就简单讲到这,也欢迎大家能够受个菩萨戒。
临终的正念是很多元化的,来自你的智慧的观照,来自你对未来愿力的一种引导。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多加强对临终正念有帮助的养份,你准备的力量越多,你往生的可能性就提高。比方说受戒、比方说修止观、比方说忏悔、比方说念佛。我们必须做最大的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临命终会发生什么情况。
所以受戒成就戒体,可能你平常不觉得它的功能,等到临终的时候,如果你戒体真的是有在保护、有在培养,它的力量就会很大。当你起颠倒的时候,戒体会产生一种引导的力量出现,会把你从妄想引导出来,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的努力。
就是说,为了临终的正念,为了平常减少过失,为了未来的光明善根的栽培,受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管对未来的生命,你未来为什么能够很容易跟三宝结缘,跟受戒有关系,你临终为什么能在妄想中跑出来、从妄想中翻转过来,这跟受戒也有关系,你平常能够减少过失,这跟受戒也有关系,所以你从今生的角度可以减少过失,从临终的角度,你可以从妄想中转成正念,从未来的菩萨道来说,你受了菩萨戒,你早人家走一步,你未来得度的因缘,那就占了很大的优势,所以,诸位要慎重考虑,这个机会难得。
什么情况叫做破根本重罪?这个根本啊有四个根本,就是:杀、盗、淫、妄四个根本。
杀生的根本呢:它的条件是杀人命断,它的对象必须是人,如果你杀的是一个畜生,或者杀的是一个鬼神道的众生,这个是不能犯根本的,只有六道中的人道,因为人道是一个法器,他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人身,他的人身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变,结果你把他破坏了,对他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因为我们在六道里面得到人身的机会很少,他唯一有希望能够去修学、去受戒、去往生的机会,你把他给破坏了。所以这个戒,佛陀以人为本,杀生的是人,而且对方必须要死亡,这是第一个,杀人命断。
偷盗呢,偷盗它的根本是以钱为定义,但这个钱的定义说法有很多种,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定义是五钱,但是五钱当时呢,佛陀并不是马上制定五钱,从制戒的因缘,佛陀是问国王说:“在这个国家当中,犯几钱的偷盗是死罪”国王说,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国家是偷盗五钱判死罪,那么从这个制戒缘起,诸部的律师的解释就不同了,古德就解释不同了。
有些古德就以数目,不管佛陀的过程怎样,反正结果就是五钱,就判定五钱,这是第一个,以结果来论断;第二个呢,有的祖师认为,你应该考虑佛陀的过程,如果五钱是真实的,佛陀讲五钱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国王呢?问国王表示说他参考了当时的法律,所以呢,有些律师就认为说,你这个国家,是应该贪污、或者漏税、或者盗取,要多少钱才判死罪的,这个就是偷盗的根本。所以这个地方就有两派祖师说法不同了,一个以结果论,一个是过程论。到目前没有定论,反正它的原始定义就是这样,盗五钱。所以这个盗戒的根本就很难论断,大方向我们尽量不去偷别人的东西。
淫戒,就是所谓非已妻入道,不是正式的夫妻。所谓入道,简单讲就是□□入女根,如果只是身体的接触,没有入道那不犯根本,一旦入道,一次就犯根本了,就破戒了。
杀、盗、淫、妄,妄语,不是针对小妄语:两舌、绮语、妄语、恶口,不是这个,是针对大妄语,就是宣说过人之法,这个地方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宣说神通感应,第二个宣说个人的果证,你跟别人说你在念佛打坐的时候看到什么什么的,虚而不实,事实上你没有看到你说你看到,大妄语!就算是真的有,你也有过失,扰乱佛法的过失,就是说你真的看到了你也不能讲,因为你这样混乱佛法的次序,佛法本来不讲,这个是枝末。所以如果你说你看到什么什么的,是真实的,那这个有扰乱佛教次序的过失;如果是虚妄的,正式犯大妄语。这是第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