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水县因有符水河接壤着运河,也建了几个码头。不需别的花样,只在码头附近摆摊卖水饭、肉馒头和馅饼,便十分有赚头。
不辞辛劳干了六七年,姜家便挣出了一份丰足的家业来,在县城买了几间铺子,又在乡间置办了许多田产。
没有了生存压力,姜水生和冯桂枝二人还是有些适应不了县城的生活,便退回秀河村守着田产度日。
他们乡下老实头,就爱在地里刨食,看着那庄稼一日日的长,心里头踏实!县城的铺子租出去一些,留了两间做着自家买卖,雇了人打理,姜宁姐弟四个也抽空管着。
现如今姜宁的大姐姜苹嫁给了县城一家豆腐坊老板的独子,已经生了一个小哥儿,最近一家子去了外省夫家的老家办事儿;二哥姜安手巧,跟着码头附近一个老木匠学手艺,早已出师接活了,且和一个铁匠的女儿定了亲。
姜宁则偶尔在县城接宴席,做厨哥儿——此时商业繁荣、餐饮业发达,出现了专为富贵人家提供高端餐饮服务的职业厨娘、厨哥儿。
这些厨娘、厨哥儿往往是小户人家的姑娘、小哥儿经过专业训练,培养出技艺精湛的高级技术人员,掌握“烹、炙、脍、煎”等多种复杂技艺,又因性别身份更显特殊化,比汉子厨师要受富贵人家欢迎。
非但方便出入内宅,也更符合士大夫对”雅致”的追求——虽然姜宁也不是很明白,只是换了个性别的人做饭而已,能吃出什么雅致来。
但是世情便是如此,在洛京、汴州、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最高级的厨娘、厨哥儿一次宴席的酬劳可高达数十贯钱呢。
不过外面的酒楼、食肆招聘厨师,还是只用汉子,并不会招聘厨娘、厨哥儿。而富贵人家办私宴,在厨子的选择上却又重女、重哥儿轻汉子。有些割裂奇怪,但如今就是这般的情况。
姜宁本就有一手顶好厨艺,穿越之后又在码头混生活,积极学习本朝的知识弥补不足。再加上他穿越前好歹是大学毕业,不会作诗也能背上几首,说话也自有一番不同的味道:讲文明,懂礼貌。
这在主人家看来便是尤为“风雅”了!于是如今姜宁也是符水县颇有名气的厨哥儿,甚至有不少牙人上门,想挖他去汴州乃至洛京做事。
比起厨娘,厨哥儿的数量更为稀少,稀缺性更强,身价自然也更高些。那些牙人都很看好姜宁,认为他去了洛京、汴州,定能成为最顶尖的厨哥儿。
只不过因家人都不大愿意离开秀河村,姜宁便也婉拒了。他自己也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上辈子过劳死,多少让他长了些教训,这辈子不宜太卷,还是需要劳逸结合。
虽然在外人眼里,他已经很卷了……
如今姜宁偶尔接一些宴席,还带着村里的姑娘小哥儿一起熬些浓缩的饮子拿到现成去卖。同时和县城几家四司六局也有合作,给他们的蜜煎局提供自家腌制的蜜饯和制作的糕点,有时也互相推荐、介绍活计——四司六局和厨娘、厨哥儿同为富贵人家办宴席的外包工作人员,常常需要通力合作。
后日便是知县的母亲要过六十大寿。今日知县府上请了姜宁过去试菜,食盒底层的四贯钱便是定金,办完宴席之后还有两贯钱的尾款——这还是姜宁为了结交知县一家,一直给了很大的折扣。
冯桂枝将炊饼掰开,往里面夹了好几筷子肉,又用小勺舀了一勺汤汁浇在里面,嗷呜一大口下去香喷喷!半个饼下肚,她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有一个儿子,转头问姜宁道:“三郎呢?”
三郎便是姜宁的双胞胎哥哥姜定。姜家男女哥儿一同排序,大娘姜苹,二郎姜定,三郎和姜宁一胎出生,姜宁是个哥儿,姜定是个小子,比姜宁早出生一炷香的时间。
姜家几个孩子都很出息,除了姜宁以外,家中兄姐亦各有手艺归宿,只有姜定还在街面上瞎混,没个定性。
最近借着姜宁的关系,姜定去了一家四司六局做排办,统筹调节各个环节进度。偶尔姜宁有宴席,也跟着去帮忙。
出门时还是兄弟二人一起,此时却只有姜宁一个人回来。
“这次知县大人聘的四司六局就是三哥在的那家,他们香药局的人叫了三哥去帮忙。”姜宁道。这香药局是为宴会提供熏香、醒酒汤药及各色香料的部门。
他们姜家姐弟几个自小在码头混生活,有些子人脉门路。由姜定领着,能买到价格优惠的好货,姜定自己也能从中得几个钱润润手。别看姜定在爹娘眼里没个定性,就凭着这些投机倒把,姜定平常的日子也过得相当滋润。
“那他可没口福了。”姜水生笑道,今日姜宁带回来一道干烧鲤鱼,一道紫苏焖鸭,一碗清炖滋补羊排,另有一碟子枣泥饼,一碟子绿豆桂花糕,丰盛非常。
一整条的大鲤鱼,用五花肉、香菇丁、冬笋丁一起烧制而成。汴州近黄河,黄河鲤鱼在这时是十分有名的。
取黄河鲤鱼去鳞取出腥线,将鱼身两面背部切花刀,以盐、胡椒粉、料酒淹入味。五花肉、香菇、冬笋俱切丁,香葱、蒜切末,姜切片。
将几枚铜钱大小的香菇和姜片塞入鱼腹,将鱼煎得两面金黄。另起锅放油将葱、姜、蒜、五花肉和香菇丁、冬笋丁煸炒出香味,加入一大勺酱、少许糖、盐、白醋、胡椒粉调味,少许清水,最后将鱼放入锅中,不住舀起下面汤汁浇淋在鱼上,全程鱼不翻面,大火干烧到几乎没有汤汁,将鱼盛出,其他配菜也浇在鱼身上。
最后炸一点葱油,将热油淋在鱼上,一下便将香气全部炸了出来。这道菜以刚出锅时最为美味,此时虽然有些亮了,依然酱香鲜咸,十分下饭。
另有紫苏焖鸭和清炖羊排汤,亦是佳肴。羊汤汤鲜肉烂,撕了炊饼泡进去,再洒上一点胡椒,喝一口从胃里暖到全身。
说着,冯桂枝便又盛了一碗羊肉汤,小心翼翼地往里撒了些胡椒。
姜宁在心中叹了口气。他初初穿越来时,也以为自己能依靠穿越的知识储备,做出种种此时没有的美食,一举称霸符水县餐饮界。
但越了解这个时代,姜宁的雄心壮志便越熄灭——古人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聪明,许多美食古代人做不出,并不是他们想象不到,而是缺少原材料。
例如穿越者必做的卤肉卤下水:谁能想到,穿越至今姜宁还没有见过一粒八角,还让他怎么做卤肉?胡椒、丁香等香辛料虽然已经传入中原,却一直没有引种成功——当然了,丁香直至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在国内引种,华国的气候哪怕是靠近热带的地区,也不适合栽种丁香。
总之,此时大部分香辛料都是舶来之物,价格非常昂贵,甚至有一两胡椒一两金的说法——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了,但也可见胡椒的身价不凡。
在现代的豫地,早餐喝一碗胡辣汤只需两三块钱。但在此时,胡辣汤却是非常奢侈的食物。姜家虽买得起胡椒,冯桂枝也依然不舍得多放。
因此,且不说如今中原地区如今根本不见八角的身影,便是有,以如今种种香料的价格,做卤下水也是一件非常划不来、难以回本的事情。更别提糖、植物油、乃至铁锅在此时都是十分稀缺的。
今日姜宁去知县府上,可是自己带了两口铁锅一罐子油过去呢!
姜宁在心中哀叹:赚小钱不难,赚大钱,好难哦!
求预收:bg《穷人天灾求生指南》
重生回来,姜盈穿着高中校服站在操场,下一秒,豆大的雨滴落在她的额头,天边响起几声炸雷。
暴雨末世开始了。姜盈在老师震惊的呼喊中翻墙跑回家,这一次她要抓紧天灾刚爆发的黄金24小时,改写命运。
家里只有不到十万的存款,一家三口精打细算,去尽力做着对抗末世的准备。
————
末世从一场暴雨开始。第一天水漫过胸口,第二天水漫到三楼,第三天整个云州市遍地汪洋。姜盈捧着一大碗宫爆鸡丁盖浇饭,守着爸妈缩在自家的小房间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①暴雨
②极寒
③酷暑
④冰雹
⑤酸雨
⑥地震
⑦洪水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秀河村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