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

四月初十中午,车队到达小方盘城。

付清工钱后,江晚额外给了乌孙马夫一些大周通用的铜板,方便他们在小城先住下。西域经过小方盘城的车队不少,过段时日他们就能跟着其他车队回到乌孙了。

进了城,她先去一趟张氏兄弟家里,将他们的遗物交给家属,又给了不少银子作为赔偿。然后回了江家铺子。

王二把铺子打理的井井有条。两个月来他一边练习经商之道,一边继续精进制瓷技术。把江家小铺的门面扩展到三间的同时,日收入也达到八十两,与先前江晚的成绩所差无几,俨然成为整个商业街最火的铺子。

江晚满意地点点头,夸赞一番后,又仔细问了账本,看过徒弟制作的瓷器,帮他纠正了一些不足之处。

太阳升到头顶时,江晚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江家小院。

小院里的树长出了嫩芽,春日暖融融的阳光洒在院子里,气温比起二月她离开时要舒适许多。

江母背对着她,正在院里浣衣。江晚记得,两月前母亲送她离开时,还穿着厚厚的棉衣,现下已经换成了双层布衣。

听到脚步声,江母放下手里的衣服,一回头就看见了阔别两月的女儿。

江晚在她身边蹲下,贪婪地看着她。

嗯,娘看上去身体好多了,人也精神,脸上也有肉了。

江晚捧着母亲的脸,不争气地红了眼眶,只得仰起头,不让泪水流出来。

“晚晚,你瘦了呀。”江母心疼地抱住女儿。

江晚再也忍不住,猛地抱紧母亲,泪水夺眶而出。在车队里她是首领也是老板,必须足够坚强果断,足够聪明自信,不能有任何软弱。

可是在母亲的怀抱里,所有压抑的情绪如洪水决堤而出,她终于痛哭出声。

江母温柔地拍打着她的背,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直到她哭得累了,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

醒来时已近黄昏,熟悉的菜香萦绕在江晚鼻尖。

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到家了,既不是睡在颠簸的马车,也不是躺在乌孙或楼兰奇奇怪怪的房间里。

床头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她的衣服,是母亲刚刚洗好的,还残留着皂角的清香。江晚嘴角一弯,换上母亲准备的衣服,小跑着出去。

“娘!”她一把抱住江母,“我给你带了好多好东西,都在马车上呢,快来看看。”

江晚爬到车厢里,搬出两只箱子,心情就像小孩子跟父母炫耀考了满分似的:

“这个是狼皮做的袄子,从乌孙买的,穿上去可暖和了;这个是西域葡萄,比临安的还要甜,我特意在楼兰买了冰块保鲜着。还有这个,乌孙的圣药银丛,还剩下将近三两,回头我让张郎中磨成粉末给您泡水喝,可以增强体质的。”

江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好,好,我的晚晚长大喽!”

她吃了两口葡萄,享受地咂咂嘴,拉着江晚回屋坐下:“晚晚,跟娘说说,你在西域都遇到什么啦?”

江晚坐在母亲对面,有一肚子话想说,可话到嘴边又不知如何说起。一时怕母亲担心,一时又怕母亲怪她胡闹心狠,思前想后竟找不到合适的开头。

她在生意场上巧舌如簧,在西域国王面前字字珠玑,此时却终于体验了一回近乡情怯的滋味。

江母仿佛能看到她的心思一般,双手覆在她手上,道:“中午你回来时放声大哭,娘知道你受了委屈。没关系,有什么你都可以讲给我听,你我母子连心,无论你要做什么,娘都支持你。”

江晚把脑袋埋在母亲腿上,好一会儿,才闷闷地说:“娘,我想回一趟临安。”

抚摸着她后脑勺的手一顿,上方传来一声叹息。

“你这孩子,真是跟从前不同了。”

江晚指尖一颤,抓紧了母亲的衣角。是啊,她与原主的性情确有很大区别。原主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平和善良,不与人争。而她呢,见遍世间丑恶,睚眦必报,不达目的不罢休。

从脱籍赎身,开铺子,到西域之行,到现在她要进京……桩桩件件,都不是原主会干的事儿。

由于流放一事,旁人对于江晚的变化并不感到奇怪。可母女连心,江母会不会早就有所感知?

如果她知道我不是她真正的女儿,她会不要我吗?

江晚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但江母温柔的声音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好,你要去,娘就陪你一起。”

日落后,敦煌府。

江晚还去上次那家面馆吃面条,但这回坐在她对面的不是何婉蓉,而是江安。

“婉蓉半个月前就启程去临安了,”江安道,“你着急找她,是有什么事吗?”

“嗯……也没有什么事。半个月前启程,那这会儿她估计已经到了。”江晚道。

其实她想跟何婉蓉讲一讲白护卫的事。那个匈奴的刀疤男被送到锦衣卫,也不知审问出了什么,对翻案有无助益。

只是与翻案有关之事,她与何婉蓉很默契地不想告诉江安,所以江晚也就把话咽了下去,转而问道:

“我们的铺子怎么样了?工厂可建好了?”

说到这个,江安有些兴奋地道:“工厂上个月就建好了,已经开始运作。我聘用了一百名长工,一日的产量一共六千件。其中批量生产五千件,每天能卖出四千件。”

“按五十个铜板一件瓷器售卖,一日能收入二百两银子。定制瓷器一千件,平均售价大约在一百铜板,就是一百两银子,总共三百两,刚好达到西郊建厂的要求。”

江晚微笑着点了点头,夸赞道:“哥哥头一回经营瓷器铺,竟能做的这般好。”

“主要是你制瓷的法子好,客人喜欢,”江安被妹妹一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但是建厂要求平均的日收入三百两。先前工厂没建成时,产量跟不上,若是算平均值,还是差一点。”

江安垂下脑袋,拿筷子搅着面条:“陈曦自从学了纺织刺绣后,进步神速。虽然整件衣服还差点,但是绣品已经卖得很好了。我在铺子里辟出一个柜台专门卖绣品,能额外有五十两的收入。但还是差不少。”

江晚问:“还差多少?”

“四月十六官府会来人核查,自二月初十起到四月十六,六十五天一共要一万九千五百两银子,我们还差六千两。”江安讲到这里,眼皮耷拉下来,微微皱眉。

江晚起身拍了拍哥哥的胳膊,安慰:“没关系,哥哥做的很好了。还有六天呢,算上未来六天的,也就差三千两了。我从西域带了些特产,可以一并在店里卖。然后这几天我再试试看,能不能接两个大单子,凑够三千两。”

“还有个问题……”江安叹了口气,“唉,我带你去看吧。”

日落后便是夜市时间,西市上各色灯光逐渐亮起,好不热闹。

江家兄妹走到自家铺子前。铺里挤满了客人,兄妹俩看见王大在推销店里的新品。

两月不见,王大更加沉稳了,面对客人莫名其妙地问题都能从容应对。客人们对他的称呼已经从“伙计”变成了“王掌柜”。

但望向江晚时,他的眼神依旧是敬仰与亲近。

“师父!”他放下手里的瓷器,快步上前,“你终于回来了。”

江晚满意地摸摸他的头:“不错,师父之前教你的经商之道,你是真弄懂了。”

“嘿嘿。”王大憨笑了两声,正要说话,却听见外边一声大喊。

“刘大师今儿上了新品呐!”

紧接着,身边拥挤的人群轰地散开,人声鼎沸的铺子忽然安静了许多。

江晚回头一看,客人只剩了一半。另一半客人全都拥往斜对面另一家铺子。

那是一座独立的小三层,装扮得颇为豪华,上书“玉婉楼”三字。

玉婉楼在大周有数十家店铺,在工艺品行业里极负盛名,更是青瓷行业的头块招牌。楼主人姓刘,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工匠。但后来他自创了青瓷打磨技术,打磨后的青瓷光滑如冰,色泽明亮。十年前,青瓷经由文远伯之手献给陛下,陛下大为赞赏赐名“流光玉婉”。

刘大师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敦煌郡首位获得郡守许可建厂的商家。如今的玉婉楼,所有店铺的单日总收入超过五千两。

“不知道为何,自五日前起,这玉婉楼就有意无意地同我们争抢生意。先是搬到我们店铺附近,又故意降价出售同款商品。”江安发愁,“五日来我们铺子的收入都没有增长了。尤其是贵价瓷器,几乎无人购买,销量全靠平价瓷器撑着。”

江晚奇道:“玉婉楼家大业大,与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店铺;目标客户也不同。他们为何不惜降价,也要抢我们的生意?”

她看向江安:“哥哥,可知道玉婉楼为何针对我们?最近可有发生什么事?”

江安皱眉思索:“我们之前与玉婉楼并无交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我琢磨了几日,实在不知如何应对。”

“那便去问问,”江晚眉目冷冽,“若是有误会,便早些解开。但若哥哥没有做错什么,区区一个玉婉楼,我也不会怕了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流放后在古代经商致富
连载中布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