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王宅位于长安城东北角,东、北两面挨著城墙,南临兴宁坊,西靠长乐坊,院墙之内殿楼逶迤,飞檐相接,独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坊区。此一坊区里面的宅院数目早已超过十六所,并且还预备新建更多,但整个坊区还是沿用唐玄宗时代留下的名称,叫做十六王宅。
其实,十六王宅最初名叫十王宅,乃是唐玄宗李隆基为十名已封王的皇子所兴建的坊区,大院里面有封号为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亲王的十所王府。后来又在十王宅旁边为新封的信、义、寿、陈、丰、恒等六名亲王筑成了六王宅,两者合称十六王宅。然而自从十王宅和六王宅之间围墙打通了,两院合并以来,经过多次扩大坊区、加盖宅院,十六王宅的称谓却不再改了。
李隆基规定亲王们一律住在十六王宅,既不让他们到封地去之藩,也不给他们兵权,为的是集中管理、预防政变。在十六王宅的坊区大院之内,每位亲王的生活起居皆由宦官密切照料,也随时监视。这样,即可杜绝皇子谋夺皇位。
十六王宅的制度奠定之后,代代相传,过了九十多年,到了李恒在位时,照样不变。于是,李恒既在长庆元年(西元821年)阴历三月下旬册封了九名皇弟和五名皇子为亲王,他们就都在阴历四月初一(阳历五月六日)从大明宫迁至十六王宅。
在这十四名亲王之中,漳王李凑虚岁只有五岁,最为年幼,以致分到的王府面积最小、仆婢最少。此时的李凑虽然已不再需要保姆,但需要启蒙教师,他的傅姆杜秋就随着他迁入了十六王宅的漳王府。
漳王府隔壁是光王府。光王李怡的生母郑萸陪他住了进来。郑萸总算熬出头了,不再是任由郭贵妃或郭太后使唤的侍女,而得到了光王太妃的地位。杜秋很为郑萸高兴!
冥冥中,杜秋和郑萸似乎有缘。从润州刺史府到大明宫,再到十六王宅,两人命运总有交集。
杜秋很珍惜这份为时恰好已有十六年的友谊,每隔几天就带着一些御赐的衣料或文具,到隔壁的光王府去串门子。郑萸则总会回赠她亲手做的麵点。
郑萸仍然常做她最拿手的麵食,主要是为了儿子李怡爱吃,郑萸本身则吃得不多。尽管郑萸向来喜好美食,却习惯了浅尝即止,食量并不大,难怪从不发胖。郑萸生过一男一女之后,只有骨盆给胎儿撑得更宽了一点,臂膀也为天天抱小孩而练粗了一些,但在长袖宽裙遮掩之下,让人看不太出来。
生于润州的郑萸父母双方都是东晋南迁人士的后裔,北方血统促成了郑萸身高有后世公制的一米六五,也造成了郑萸天生肩膀和臀部较宽。较大的骨架子倒使得郑萸不易显胖,给人的印象总是偏向骨感,而不符合唐朝人所偏好“丰不垂腴”的肉感体态。不过,郑萸的大饼脸却是唐朝人喜愛的脸型。尤其到了年过三十五的阶段,广颧宽腮特显端庄大气。
这一年,杜秋和郑萸都是虚岁三十六,但杜秋依然洋溢着少妇的妩媚,当得起皇帝迷恋的秘密情妇,而郑萸却只能安于母职了。难道郑萸说过的人各有命,真是没错?杜秋转念至此,忽然记起了郑萸的命中预言是,将会生天子…
郑萸所生的李怡会不会有朝一日成为天子?杜秋虽从不曾在郑萸面前以玩笑口吻提出此问,深知那样必然会引起郑萸过度紧张,不过独处时,杜秋却不免悄悄自问。尽管目前看来,虚岁十二的李怡并不像是皇帝料子,倒是有口吃的毛病,特别害羞,最怕别人要他多讲几句话,显然毫无领导能力,但是命运难测,谁能断言呢?
何况,李怡在先帝李纯的二十个儿子之中,实在是面容最像李纯的一个,乃致李纯生前曾有好几次笑言:“这孩子就算将来当不上天子啊,也长得很像天子。或许所谓命中预言,多少都有一点灵验吧!”
正由于李怡的狭长眉眼、滚圆耳垂,还有腮骨位置很低的倭瓜形胖脸都酷似李纯,杜秋直觉:李怡的前途不该限于十六王宅。只不过,当朝天子李恒既有子嗣,又还年轻,来日方长,必无可能册立李怡为皇太弟…
杜秋想不通,如果命中预言准确,李怡将如何得以上位?既然无法推论,干脆不在这方面多费心思了,反正那会是很久以后的事,起码四十年吧!李恒体格健壮,而同样肌肉结实的李锜活到了六十多岁,若非谋反被诛,还会活得更长。因此,杜秋预估李恒将能长寿,只不知,李恒将来老了,会不会变得像李锜那般亟欲藉由拥抱少女来回春,以致不再眷顾实际岁数更年长的秋娘?
即使果真有那一天,杜秋自认会有心理准备,不会太介意。只要想想在青春娇媚的年华,都得不到李纯的专宠,那么到了年老色衰之时,倘若遭到李恒冷落,也理当忍受得了吧!至少,李恒本性慷慨,对所有臣下都动辄赏赐,必然不至于亏待秋娘,应会确保秋娘餘生过得安逸…
杜秋内心这样盘算过了,不禁越发珍惜如今大致犹存的美貌,以及还能运用美色去取悦李恒的时光。固然大明宫与十六王宅之间往来不太便利,李恒却总会利用休沐日出宫去游山玩水,并且派遣太监去十六王宅接六皇子李凑来同乐,也让傅姆杜秋随行。然后,当侍卫们带着李凑玩耍时,李恒即可偷偷把杜秋拉去山林中某个隐蔽的岩洞或树丛,重温旧梦…
本来,休沐日从汉朝到隋朝都是每五天一轮,但到唐朝却改成了旬休。李恒最多每十天才见得到杜秋一次,未免嫌不够,却莫可奈何。毕竟,十六王宅住着太多人了,皇帝要去十六王宅,实在做不到避人耳目,而要把杜秋从十六王宅接进大明宫,也找不出正当理由。
杜秋住进十六王宅以来,直到阴历七月初六(阳历八月七日),才有机会返回大明宫。因为这一天是皇帝诞辰,所以六皇子当然必须进宫拜寿,身为傅姆的杜秋也能跟随。
这是青年皇帝李恒虚岁二十七岁生日。李恒生性特愛面子,不顾己身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并未真正建功立业,硬是授意朝廷重臣联名奉上文武孝德皇帝之尊号。高阶官员们只好照办了。李恒为此龙心大悦,乐得大赦天下,也大摆宴席。
这场寿宴由于时值夏秋之交,暑热未消,摆出了不少凉菜,包括羊皮花丝(凉拌特长的羊肚丝)、同心结生脯(打成同心结形状的羊肉干)、清凉膳碎(狸子碎肉冷羹)、缕寳相肝(七种动物肝脏白切拼盘)、寒花酿驴(放凉的糟溜驴肉)、八仙盘(八只小鹅做成的冷盘)等等,就连长寿汤饼也是凉面,拌着切碎的槐叶,称为槐叶冷淘。
杜秋眼看餐桌上除了槐叶冷淘上面的碎槐叶和荤食上面点缀的葱花以外,简直没有蔬菜,未免暗叹:皇上真是太偏食了!钦点的寿宴菜单上全是肉类!待会见到他,还是得劝劝他:只吃肉不吃素,恐怕火气太大…
原来,李恒与杜秋已经约好了要在寿宴结束后见面,地点在鱼藻池畔的鱼藻宫顶层阁楼。这是作为夜间观星赏月之处,备有可供过夜的床铺。
鱼藻宫阁楼最大的窗户面向鱼藻池,时时有微风从池波兴起,传到楼上。这一夜毕竟恰逢节气立秋,日夜开始有温差,白天的燥热渐渐让凉风吹散了。
从窗内望向窗外,夜空中尽是点点繁星,池面上则有粼粼波光,优美的夜景让等候圣驾的杜秋看得入迷。直到李恒从杜秋后面走了过来,伸出双手环住了杜秋凹凸有致的身躯,杜秋才如梦初醒。
“啊!真抱歉,没察觉皇上已经驾到了,没能行礼接驾。“ 杜秋连忙道歉。
“没事!用不着那些虚礼。”李恒朗声笑道:“朕这个生日过得真开心啊!白天收到了大臣献上的尊号,晚宴的酒席也做得让朕满意。朕亲自点的那些凉菜,也还合你的口味吧?”
“是,今晚每一道佳肴都美味极了!”杜秋宛转答道:“要是能添加一两道素菜会更好。”
“你又来了!总要盯着朕吃蔬菜!”李恒略带无奈叹道:“好吧,下一场宴会,朕点两样素菜好了。这个月下旬,朕要给五妹饯行,将会邀集皇亲国戚,你也能陪凑儿回宫来。”
“皇上要给太和公主饯行?“ 杜秋诧问:“太和公主要上哪儿去?”
“和亲。”李恒简答:“预定在这个月二十七日(阳历八月二十八日)启程。”
杜秋想问太和公主是去嫁给哪个边疆民族的可汗,却又自觉不宜过问太多,就仅仅点了点头。
李恒则伸舌舔了舔杜秋柔嫩的耳垂,低声耳语道:“好久不见了,想不想朕?”
“哪有好久呀?”杜秋故意嗔道:“从上个月三十到今天,才六天!”
“六天还不久啊?”李恒喊冤一般叫道:“唉,你是没心没肺,是不是?来,给朕瞧瞧,你的心到底在哪儿?”
说着,李恒就动手拉扯杜秋的衣襟。杜秋则赶快以双手阻挡,口中轻喊着不要啦!两人嬉閙成了一团…
星夜的凉风阵阵吹进窗来,也吹不散两人的热情。在欢愛的高峰,他们俩都做梦也想不到,未来能够再相会的次数不多了…
本章写到的十六王宅很令本书作者感慨!十六王宅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预防亲王叛变的机制,后来却成为大唐衰败的主因之一...
本书是《惊世殊宠》系列第七部,女主角是唐宪宗时代宠冠后宫的杜秋娘。连载期间多半在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藕断丝相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