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庆二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四日(西元823年阳历一月九日)下午,好动的皇帝李恒照常在宫廷马场,由宦官们陪着打马球。孰料,有一名宦官陡然坠马,吓到了李恒!然后,李恒下马时,居然站不稳,整个人栽倒了下去…
李恒让宦官们抬回了寝宫,抬上了龙床。御医诊断是中风。李恒双腿经脉受阻,针灸无效,打通不了。从此,李恒双腿无力,双脚落不下地。下床必得有两名太监在两旁撑住,让他腾空,架着他前行。
虚岁才二十八的李恒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噩运!他连日卧床饮泣,不见任何人。大臣们上书求见,他全都一概不理。
直到阴历十二月十七日(西元823年阳历二月一日),李恒才勉强打起了精神,让太监们用藤绳编成的躺椅把他抬到了紫宸殿,去接见高层官员。众臣纷纷请求速立太子,让李恒听得很嫌烦。李恒全心全意怨恨中风、渴望康复,着实听不下大臣们太多唠叨。他为了要他们闭嘴,干脆准奏。
于是,景王李湛获得晋封为太子。他的生母王茹则照样是王淑妃。李恒坚决不立皇后。既有他父皇的例子在前,众臣早已习惯了没有皇后,就不多言了。
接踵而至的阴历新年无比惨淡,所有庆祝活动一律取消。不过,住在十六王宅的皇子们获准轮流前往父皇的寝宫,向父皇拜年。轮到封号为漳王的六皇子李凑为此进宫时,他的傅姆杜秋也跟到了皇帝寝宫。
不料,李恒不准杜秋伴随李凑进入皇帝寝宫的主卧室。杜秋只能站在门外等候。
等到李凑出来了,李凑小声告诉杜秋:“父皇要我转告姆娘,他不要你看到他卧病的样子。他要等好了以后,才会见你。”
杜秋了解李恒天性有多么好强,顿觉心酸,而在点头表示知道了以后,黯然问道:“皇上还好吧?六皇子有没有听到御医怎么说?”
“父皇心情很坏。” 李凑照实答道:“他说他变成废人了,很不甘心!御医说要多按摩,促进血脉流通,或许会好一些。御医劝父皇要有耐心,慢慢调养。”
“嗯,希望皇上早日痊愈!” 杜秋由衷说道。
此后,杜秋天天到十六王宅大院内的安福寺去烧香,也到十六王宅大院内的顺清观去敬拜。她记起了曾在李恒受封为太子那一夜的晚宴过后,单独散步到宫城内西北角的广场,面对宫廷佛寺大福殿和宫廷道观三清殿之时,李恒忽然不知打哪儿冒了出来,调侃道:“你是信佛,还是信道?”
杜秋回忆至此,热泪盈眶。这时候,无论是佛是道,或者任何别的宗教,她都愿意信,只要上苍同意保佑李恒早日痊愈 …
或许杜秋的诚心多少感动了上苍?李恒的身体状况随着类似后世复健疗法的按摩次数增多,以及天气日渐变暖,稍有起色。李恒慢慢能够双脚落地了,不过仍不能独自走路,需要两名太监从旁扶持才行。
李恒就是让两名太监扶着去朝堂,恢复了早朝。固然李恒行动不太方便,头脑倒还清楚。他做的决策多半还算正确,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重用韩愈。原来,李恒打从三年前刚继位时,就召回了曾被他父皇贬谪的韩愈,首先任用韩愈为国子祭酒,又擢升为吏部侍郎,而到了这一年阴历六月,他调动韩愈出任京兆尹,亦即长安京城地方长官,更赢得了一片好评。
京城守军将士们在韩愈治理之下,个个变得额外循规蹈矩。他们私下互相警告:“韩大人甚至连佛骨都敢烧,谁敢触犯他的禁令呢?”
尽管京城治安良好,而且在阴历七月初六(阳历七月二十四日)之前,全国境内大致太平无事,李恒却无心庆祝生日。这是喜好热閙的李恒登基以来,首度不办寿宴。
在李恒虚岁二十九岁生日当天,虽没有寿宴让亲王们出席,却让亲王们进宫拜寿。杜秋就趁机伴随漳王李凑乘坐宫辇,到达了皇帝寝宫。
这一次,李恒在皇帝寝宫的前厅接受亲王们贺寿,却仍像李凑拜年那一次那样,不让杜秋面圣。杜秋被挡在皇帝寝宫前门外。
杜秋由此豁然明白了李恒的想法:只要李恒一天不得重新行动自如,就宁愿再也不见杜秋一面!这使得杜秋顿觉五脏俱裂,而跪跌到地上。她对守卫们解释这是遥拜皇帝,同时极力强忍着眼泪,不在李恒的诞辰留下不吉利的泪水…
圣寿过后,不出几天,岭南的黄洞蛮族入寇。所幸官兵大举平乱,在阴历八月告捷。
岭南恢复了平静,而龙体却不幸无法复原。按摩疗法效果有限,最多只能帮助李恒双脚踩得下地,李恒仍必须有人搀扶,才走得了路。
李恒越来越深感挫折!他生性活跃、热愛运动,哪能忍受长此下去,就连最基本的走路都举步唯艰?
正如俗话所谓病急乱投医,既然御医的治疗能力不足,李恒就亟欲另请高明,派人到处打听良医和偏方。结果,一些方士凭着吹嘘的本事,得以受聘为皇帝施治。
本来,李恒并不信长生术,才诛杀了他父皇信赖的方士柳泌。况且,李恒还不到三十岁,自然还感受不到寿限的威胁。李恒之所以开始服用丹药,并非为了永生不老,而是意欲治好病体。
丹药具有迷惑神智的作用,导致李恒服下以后,全身飘飘然,自觉不但能行走,还能飞翔!纵然这些感觉只不过是幻觉而已,过了一夜,药效消退了,李恒就又回到了他不良于行的现实。然而,李恒迷上了幻觉所带来的兴奋,误认丹药有效。无论大臣们如何阐述丹药的弊害,李恒都当作耳边风。
由于李恒误以为丹药服用时间长了将能完全治愈风疾,他在这一年阴历除夕(西元824年阳历二月三日)举办了团圆晚宴,邀集了皇亲国戚。杜秋也陪着漳王李凑出席,但是座位距离皇帝的主桌很远。
这是自从李恒中风以来,杜秋第一次再见李恒。尽管相隔甚远,杜秋还是看得出来,李恒瘦了很多,不复原先壮实的体格。至于李恒的行动机能,杜秋则看不出来,因为李恒太愛面子,早在皇亲国戚们入场之前,就先坐定了,而散会后也打破了皇帝率先离席的惯例,吩咐皇亲国戚们先行离去。杜秋根本见不到李恒站起身来的模样。
次日早晨,李恒也以同样的方式主持了元旦大朝会,并且宣告龙体安康。众臣眼看皇帝面色发黑,未免有些将信将疑,却衷心祝福龙体真能日渐好转。他们都意想不到,这会是现任皇帝最后一次早朝…
李恒在过年前就已经上了丹药的瘾,而过了年又更急着追求速效,就天天服食丹药,以致镇日昏昏欲睡,再也去不成早朝了。到了这种地步,李恒再要强,也不得不承认病重,而肯让子女们在阴历正月之内分别探病。不过,当李凑由他的傅姆杜秋随行前去时,守卫们仍然奉命把杜秋拒于门外。
大约一个时辰以后,杜秋伴着李凑回到了十六王宅的漳王府。
虚岁八岁的李凑显出了超龄的早熟,凝望着杜秋,肃然说道:“方才,父皇叫我转达一句话给姆娘。”
“皇上要对姆娘说什么话?”杜秋焦急问道,声音不自主颤抖着。
“父皇说:朕这辈子,秋娘是带给朕最多快乐的人。”李凑模仿着李恒的低沉嗓音,一字不漏转述道。
杜秋听呆了!过了片刻,泪水才如同泉涌,流溢不止…
李凑受到了杜秋的眼泪感染,也哭了起来,呜咽道:“姆娘,父皇瘦得像皮包骨。我真担心父皇啊!”
杜秋让李凑投入她怀中哭泣,一边轻抚李凑的小脑袋,一边哽咽着问道:“六皇子下次去探望父皇,可否也替姆娘传话给父皇?”
“好!”李凑立即应允,接着问道:“姆娘要对父皇说什么?“
“姆娘想说,皇上也是带给秋娘最多快乐的人。秋娘但愿有来生,能够还报,今生还不尽皇上的恩情。”杜秋竭力压抑着满腔激动,缓缓说道。
“好的!我会记住姆娘说的这每一个字,像背书一样背给父皇听。”李凑承诺道。
杜秋和李凑都认定了,李凑还会有机会再去探视父皇。不料,李恒的病情会在数日后急转直下!李恒中了丹药之毒太深,终致在阴历正月二十二日(阳历二月二十五日)猝然崩殂,享年虚岁三十,实际上未满二十九。
皇子皇女们闻讯赶去送终时,他们的父皇已然断气。李凑未能及时向父皇传达姆娘的心声…
李恒在位只有短短四年。四年前,在杜秋轮值于先帝灵堂守夜的某个夜晚,李恒私下保证能让秋娘不必去景陵守陵,那段对话让杜秋此时回顾,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怎能承受,彼时生龙活虎的李恒已经不在人间了呢?
杜秋清晰记得四年前,自己多么不想遵守后宫制度,去为先帝李纯守陵终身!然而过了四年,到了李恒也变成先帝之时,杜秋却恨不得去为李恒守陵。假如能为李恒守一辈子,即使陵园的生活再寂寥沉闷,杜秋都心甘情愿!
偏偏,杜秋不属于李恒的后宫,根本不可能为李恒守陵。杜秋要为李恒守着,实在无法透过任何表面形式,唯有发自内心。于是,杜秋暗自下定了决心:誓将餘生,断情绝愛...
李恒尚在青年阶段却中风,原因想必是肉类吃得太多。史料记载李恒熱愛打猎,那么必定少不了贪吃野味。事实上,现代科学已证明,哺乳类动物的肉所含动物性脂肪对人类心血管最不利。另外,对女性而言,红肉对皮肤也不好。除了在经期,红肉有补血作用以外,红肉对皮肤有害无益。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常吃红肉容易多長皱纹,这应是白人女性较为显老的原因之一。建议读者们不妨采取本书作者的做法,只在经期出血量最多那一两天吃一点牛肉或猪肝,平常都不吃红肉。本书作者大多数时候是英文所谓的pescetarian, 这是个比较新的英文字,希望国内的英文字典已经查得到。这个英文字的意思就是膳食以素菜为主,以鱼虾水产类为辅,等于荤菜之中只吃鱼虾水产类。
本书是《惊世殊宠》系列第七部,女主角是唐宪宗时代宠冠后宫的杜秋娘。连载期间多半在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马场出意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