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半,城市还沉在墨一样的夜色里,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模糊的车辆驶过的嗡鸣,如同深海鱼类游过时搅动的暗流。
鲸禾猛地从床上坐起,心跳得厉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那个支离破碎的梦境——深海的鲸鸣、奶奶穿透时光的目光、童年自己那双悲悯的眼睛——像冰冷的潮水,在她意识清醒的瞬间迅速退去,却留下了浸透骨髓的凉意和一种难以名状的、心脏被攥紧的闷痛。睡意已被彻底驱逐,大脑异常清醒。
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抬手看了眼床头那只走时精准的电子闹钟,幽蓝色的数字清晰地显示着:4:30。时间还早,距离预设的起床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但重新躺下已无意义,那个梦境的余波像幽灵般在脑际盘旋。她掀开薄被,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决定用复习来填充这段多出来的、空洞的时间。
房间很小,陈设简单,一张床,一个衣柜,还有靠窗的那张白色的旧木桌,是她最主要的领地。她胡乱套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白校服,用一根简单的黑色皮筋,三下两下将长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窗外的天空,已不再是沉郁的墨黑,而是透出一种朦胧的、如同稀释过的蓝墨水般的色泽,东方的天际线附近,隐约晕开一层极淡的、鱼肚白的光晕。但室内的光线依然昏暗。
她伸手按下了书桌上那盏旧台灯的开关。“啪嗒”一声轻响,一圈暖黄色的、略显局促的光晕,驱散了书桌周围的黑暗,将她和面前摊开的厚重竞赛题集笼罩在一个温暖而孤独的光圈里。她很快便沉浸了进去,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细密的沙沙声,这声音成了房间里唯一的韵律。
时间在高度集中的思维中悄然流逝。当她终于攻克一道困扰许久的难题,放下笔,轻轻呼出一口气时,才猛然察觉光线已大变。一缕格外刺眼、带着灼热感的金色阳光,如同舞台追光,恰好透过窗户缝隙,直直地打在她的额头和手背上。她被光线晃得眯起了眼,下意识地抬起手臂遮挡。转过头,看向桌上的闹钟。
6:05。
比原计划起床时间晚了五分钟。这微小的偏差,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高度秩序化的大脑中激起了涟漪。
“偏差确认: 5分钟。”大脑如同高速计算机,瞬间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她冷静地开始重新规划流程,进行时间压缩与路径优化:
核心任务:抵达学校指定汇合点(假设7:00集合)。
剩余时间:目标时间点减去当前时间(6:05),再减去预估路途时间(10分钟),剩余可用时间为45分钟。
必要子任务与时间重分配:
洗漱清洁:标准时间5分钟,可压缩至3分钟。(加速刷牙、简化洗脸流程)
整理着装校服、整理书包:标准时间2分钟,维持不变。(已穿着校服,需检查物品)
早餐制备与摄入:标准时间10分钟,需压缩至7分钟。(选择最简食物,加快进食速度)
路途行进:标准时间10分钟,需通过提速缩短至8分钟。(小跑前进)
新增未知变量:潜在干扰(如交通灯、熟人打招呼)预留缓冲时间2分钟。
总耗时预估:3 2 7 8 2 = 22分钟。
理论抵达时间:6:05 22分钟 = 6:27。
结论:计划可行,仍有3分钟冗余。执行优先级:洗漱 > 整理 > 早餐 > 路途。
思维闪电般完成演算。她立刻起身,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走向洗手间。冰冷的自来水拍在脸上,瞬间驱散了最后一丝困倦。刷牙动作迅速而有力。三分钟,准时完成。
回到房间,快速检查书包内的文具、准考证、复习资料。两分钟,分秒不差。
厨房里,她从冰箱里拿出牛奶和鸡蛋,准备制作最简单的早餐。计划是煮个水煮蛋,加热牛奶。然而,就在她伸手去拿放在橱柜高处的煮锅时,指尖一滑——或许是刚才洗漱后手未完全擦干,或许是心底那丝因梦境和迟到可能带来的、难以察觉的焦躁作祟——那只圆滚滚的生鸡蛋,从她指间逃脱,“啪嚓”一声,脆弱的蛋壳在冰冷的瓷砖地面上炸开,黏稠透明的蛋清和明黄色的蛋黄溅开,形成一摊狼藉的、不规则的地图。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半秒。
鲸禾的动作顿住了。她看着地上的狼藉,眉头几不可察地蹙紧。意外变量介入。计划出现不可预见的扰动。
但她的反应并非懊恼或沮丧,而是极度的冷静。大脑CPU飞速运转,立刻生成新的应对指令:
首要任务变更:清理地面污染物,防止滑倒和细菌滋生。
清理预估时间:3分钟。(取纸巾、擦拭、消毒)
早餐方案调整:放弃耗时较长的煮蛋,改为即食麦片冲泡牛奶。制备时间从7分钟压缩至2分钟。
总耗时重估:已用时间(洗漱3 整理2)=5分钟。新增清理3分钟 调整后早餐2分钟 路途8分钟 缓冲2分钟 = 15分钟。
新的理论抵达时间:6:05 5(已用) 15 = 6:25。
结论:仍比原计划提前2分钟。执行。
她面无表情地蹲下身,抽出大量厨房纸巾,开始高效地清理地面。动作有条不紊,仿佛在处理一个标准的实验事故。三分钟后,地面恢复光洁。她迅速冲泡好麦片,几乎是以吞咽的速度解决了早餐。然后,背上书包,冲出家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