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巡城

北城。

谢云昭骑着高头大马自城门外来,副将顾安之护卫在侧。

经过驻守城门的将军亲自核验身份,厚重的城门才徐徐打开。

不怪守城的士兵太过谨慎,谢云昭作为北城关的守城人,独辟蹊径,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子——她不在城门守关,反而到距离城门一里地的启阳谷以南守关。

她驻军之地,也是真正北城关所在。

“以山峦为屏障,以狭谷为制约,易守难攻,这里是最好的地方。”五年前,谢云昭力排众议,将主营帐安置在山腰间,为北城关筑起一道安防的线。

待大门打开,谢云昭牵动缰绳,策马缓步入内。

“谢将军,顾将军!”

一道稍稍有些急促的声音响起,谢云昭侧脸。

城门边,一位女娘拎着篮子立在人群之中,着了一身简单的云水蓝短打衣裳,有几分利落爽快。

她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梳着俏丽的双丫髻,发髻装饰了浅粉色的绒花,嘴角的酒窝荡漾着甜蜜笑意。

两人目光相接,她笑意更甚,飞快举步上前,扬起手中篮子,“请两位将军安,我名青荷。将军守卫我北城关艰辛万分,青荷感激,我为两位将军各置办了一套夏衣,虽然礼物轻薄,但也是我一番心意,还请将军收下。”

篮子中并列放着两个包袱,分了不同颜色,包袱上还绣了“谢”和“顾”两个姓氏,看得出主人的细心。

对于城中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和将军们,百姓守在城门想送些礼物倒是常事,只是百姓本就艰难,谢云昭从不拿取一分一毫。

顾安之侧脸,用为难的目光询问谢云昭的意思。

谢云昭摇头:“多谢青荷姑娘好意,只是百姓生活本就不易,若是还为军中将士制衣,怕是负担更重,谢某不能收。”

顾安之点头,她也有此意:“青荷姑娘有意如此,顾某感激。只是燕云军驻扎此地,只为守卫百姓,不为酬劳,还请青荷姑娘收回去吧。”

周围人渐渐看过来,看着青荷坚持举着手。

她水润的双眸中透露出几分执拗:“燕云军治军有方,将军也功不可没。这几年收成渐好,百姓富庶起来,也想尽自己的心意,将军莫要推辞。”

她这一番话脆朗清越,有理有据,周围百姓也连连点头。

北城位于陈国最北,虽说四季分明,但冬季最是寒冷干旱,年成不好,交的赋税也不多,年年都要朝廷补贴下来。

之前二十几载都在戎军霸占之下,民不聊生,五年前才重回陈国治下。

不过北城百姓运气不错,倒是遇到些清廉仁心的好官,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战场上刀光剑影,将士们皆是刀尖舔血,以命相博。不瞒将军,我城中百姓早有奉上衣食的想法,所奉之物定是量力而行,还望将军收下。”

说这话的是一个年轻男子,他穿着文人惯爱的青苍色长衫,袖口比周围百姓穿着宽一些,有几分儒雅斯文。手里还拿了一柄折扇,在这三月尾的天气里折扇合得严实,只能看见漆黑雕木扇骨打在手心。

这是北城小有名气的墨公子,染翰成章,最善书法丹青。

谢云昭知道他,听他说话难免多看一眼,周围百姓也叫好。

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人,百姓自然爱戴尊敬。

“谢将军收下吧,也是小女娘一份心意……”

“我也想着家中有几匹布,扯了来做几身女将士的衣裳也是不错,”一位年纪大些的女娘说道,“我平日绣花缝补都是一把好手,我缝制的衣服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赶明儿也做几件,将军可不要嫌弃。”

围在周围的百姓说着话,言语间皆是欢快舒畅。

谢云昭看到城内百姓都是这般热情,连忙下马来,连说几声“不敢不敢”。

她和顾安之并肩站立着,阻拦不了他们一心的热忱,还是在青荷坚持之下收了那套衣裳,道谢后将包袱系马背上。

“过了下月,我就满了十六,若是将军下月之后征女娘军,我愿为将军效劳。”青荷拎着空篮子站在谢云昭面前,亭亭玉立,目光满是热望。

谢云昭心中讶异,很快又想过来,目光带着鼓励,只对着她点点头,并不多言其他。

若是她幼时遇见这般热血奋进的女娘,必然是要好好夸赞一番,激励她加入自己未来的建军日程,让她成为其中的一员。

但是多年的经验和战场上厮杀下来的所见所闻,让她变得缄默,上战场杀敌卫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并不能只凭着一腔热血就莽撞上前。

她希望像青荷一样对于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有着热切渴望的女娘们是在三思之后,坚定清醒的选择而行的。

城门道路两侧百姓愈来愈多,谢云昭有些应接不暇,她虽似有玲珑心窍,但是与这些质朴的百姓交谈,被真挚地夸赞,偶尔会生出几分想“逃离”的羞赧心思。

她和顾安之就这样牵着马行走在城中,谢云昭尽力不让自己去理会城中人好奇的目光,只关注着城中的一些发展。

北城作为陈国最冷的一座城,即使是在这阳光明媚的三月尾,也有几分凉意,不过街上行走的人衣物已经较为单薄,各色颜色的衣衫明艳艳地交错,在这曾经以“萧索”闻名的北城创造了不一般的光景。

谢云昭最爱走在这城中,她虽忙于军中事务,但是隔一段时间会进入这城中,沿着大街小巷走一走,看看四处的变化。

巡城这项事务并不算太复杂,前朝皇帝微服私访也有这么一点意味,只是皇帝的出行要精细严密许多,她与顾安之这次两个人一同出来,倒是有几分自在。

“好香的味道,我还记得这里以前是家豆腐铺子。”

谢云昭停在一处转角的地方,手指了门口的牌匾,几个朱红大字题在浅棕色的木牌上:卤香坊。

顾安之与她对视一眼,也笑起来,“看样子是做了卤煮,从前城中不曾闻见到这么香的卤煮。”

卤香坊门口买菜的人也络绎不绝,带一份香喷喷的卤煮回家确实是一种幸福快乐。

谢云昭点点头,又牵着马继续走下去,“我还记得从前这家豆腐铺子的店家,是个很和善的女娘,年纪大概在四十岁的样子——你大概见过她,我还记得那年收成不好,她做不成豆腐的生意,我当时巡城路过,她塞给我两个饼。”

她说到这里,语气难免带着些怀念。

顾安之侧头看过来,有些默然,最初到北城那两年,也是北城最困难的时候。

作为先帝临终前亲封的女将军,谢云昭带着燕云军——最开始的时候只有飞云军,从南方陈京来到此地,是带着一少部分人的期盼,和大部分的人的质疑和讥笑来的。

对于陈国来说,北城丢了二十几载,处在陈戎之争的边界线上,天灾**皆有,在苦难的泥泞之中挣扎,感受不到一点生的希望和气息。

对于北城百姓来说,朝廷上的风波都未曾停歇,似乎更不会有人把目光放在这座孤立的、被戎军霸占的城里。

而对于谢云昭来说,似乎没有人把希望放在她一介女娘和带着的五千飞云军上。

她这个燕云将军的头衔是先帝临终前破例给的,她带的飞云军是谢家军中迁出的,在世人眼中,她就像一个有着满心诞妄不经的想法的孩子一样。

没有人知道她的狠厉,知道她温和、调侃表面下的执拗和韧劲,她就这样带着五千人夺回了北城关。

安置百姓、重归户籍、处理田地与赋税、征女娘入军……

她一步步将女娘军建立起来,取名“飞燕军”,意为如飞燕般身姿灵巧、矫健迅速。

她同时带领飞云飞燕两支队伍,驻守在北城外,一点点给北城百姓带来安全感,成为他们认可的“谢将军”,也一点点地将女娘军带入世人眼前。

人们也逐渐知道有“顾副将”“楚千侯”“李百将”……知道那些驻守在北城关启阳谷的名字。

北城也逐渐接纳燕云军,将其视为朋友家人,在困难的时候,也是相互扶持走过来的。

谢云昭的“怀念”,自然不会是怀念苦难,她只是记忆着那份相互扶持的温暖和感动,那种滋味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上她心头。

街边景象一如往昔地熟悉,但是又与往昔的有着天差地别,谢云昭走过热闹的街市,两人转到一条稍微僻静些的小路,只能够听见石板路上“嗒嗒”的马蹄声。

“方才我经过那里,看见了卤煮店铺的店家,还是她。”谢云昭说道,声音在阳光下显得很轻,像是人一生的记忆一样飘忽着,让人分不清什么事幻觉,什么是真切发生的事情。

顾安之再次朝她看过来,眼眸中有异样的光彩。

谢云昭点头,肯定她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想法:“她现在应该过得不错,关了豆腐铺子,开上了卤香坊,这城中的气息也多了一些味道。”

“那证明将军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正确的,不论是从百姓民生还是将军心中的事业志气。只希望北城能够永远地安宁下去,不要再遭受到侵袭。”

虽然北城现在已经渐渐安定下来,但是二十多年的混乱,还是给这个地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需要许多年的光阴默默疗伤。

北城绝对不能再次落入戎军的手中,或者说,却对不能再让一分一寸的土地被戎军践踏。

“安之,我们不能输。”谢云昭轻轻眨了眨眼睛,两人只是如平日那般牵着马,并排走着,但是对视时能看见对方眼里的光亮。

顾安之轻声回应:“不会的,将军。”

说完话,很快这一段路就走完,又是宽敞热闹的街市,百姓说话交谈时各种嘈杂的声音又重新回到了耳边。

竟然莫名让人心安。

这就是她们要守护的东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逢春

岁岁平安

贵妃娘娘千千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女娘也威武
连载中今日听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