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隔天,吴小麦与宁花盘算了一下家里的钱财,有五百多文,主要是卖蘑菇的钱,用来建房还是够。打算先建一个堂屋、两个房间,一个仓房、一个厨房,厕所、牲畜棚用木头和草帘搭个窝棚就可以。商量完,便去找村长算日子,租借牛。用牛拉着石碾把地面夯实,用来建屋。等到了动工的日子,吴小麦请村里来帮忙的人家吃了一顿好的,特意从村长家买了只公鸡,请村长媳妇儿掌勺。村里建房都是相熟的汉子过来帮忙,包一顿饭,吴小麦家没有铁锅,不好炒菜,碗筷也不够多,便直接摆村长家了。酸菜炒鸡杂、鸡血汤、冬瓜炖鸡块、加上几样蔬菜,便是一桌难得的吃食。之后的饭菜都是宁花用陶锅煮的,之前买了一个新陶锅,加上两个旧陶锅,勉强够用,每天都是干饭、炖菜加各种鸡蛋汤。人多鸡蛋消耗的快,从村长家买了二十个鸡蛋才够用,不时请村长从镇上带斤肉回来,请人干活总要有些荤腥。农家蔬菜不值钱,相熟人家不时送些蔬菜过来,何春花特意抱了两个大冬瓜过来,加上自己之前囤的干菜,还是够用的。

为防止屋脚被雨水泡软,屋脚要用石头垒。吴小麦选的地块靠山,地势高,垒两尺来高就可以。从山上挑黄土,加稻草、加水,用牛把泥和匀。泥和好,用两块大木板把石头墙基夹好,把泥倒入木板之间,用木棒把泥夯实。一层层夯实加高,保持垂直,便可形成泥墙,泥墙最好下层稍宽,这样不容易倒塌。窗户框、门框先做好,夯墙时,直接夯进去。有些人家为省事,直接在高处留小洞,不做窗户,冬日用草帘或木板盖住挡风。泥墙晾干,便可以架房梁,房梁架好,房子的框架就出来了。房梁、房檩是最花钱的地方,毕竟要晾干半年以上的圆木,讲究的人家早早就会备好。像吴小麦这种临时建房的,只好花钱在村中购买。幸好,房架用的木头无需晾那么久,之前砍柴时,便把规整的木头留下,弄成椽子,晾了两个多月,已经能用了。房顶若是铺瓦,房架密实,铺茅草,房架便可以稀疏一些。吴小麦为了以后铺瓦,房架按铺瓦的制作。宁花除了煮饭,便是割茅草,编茅草扇,能编多少编多少。茅草顶铺的越厚,越不容易漏雨,之后虽然需要每年更换表面的茅草,内部的茅草,只要不被虫蛀,可以三、五年不换。若是厨房的,靠里侧的茅草会被熏黑,只要没腐朽,完全无需更换。现在的钱不够,只能先铺茅草顶,茅草扇从房檐一层层铺到房顶,虽然用草绳绑在房架上,茅草用竹条编好,也会糊泥,但刮大风还是会把茅草刮走,终究不够结实。瓦片则是几年捡一次就行,可以用石头压着,不怕风雨。

吴娟的孩子是在房子弄石头地基的时候出生的,稳婆之前就请好了,吴娟这几个月日子过的好,也没累到,生产顺利。经过四个时辰的生产,在隔壁村的稳婆和刘春花的帮助下,吴娟生了一个六斤的小子。刚出生皱巴巴的,哭声很大,一看就健康。养了一阵子,长开了些,白白胖胖的,脸型方正,眼睛乌溜溜的,骨架也大,长手长脚,像吴小麦。大伙都说外甥似舅,也夸石头会长,这要是像洛秀才,那就很膈应人。吴娟立了女户,这个孩子便跟着吴娟姓,名字是村长取的,叫石头。村长说希望这孩子以后跟石头一样坚硬,顶门立户。吴娟生产之后,让宁花和吴小麦忙的晕头转向,毕竟小孩子不分白天黑夜的闹腾,饿了尿了就开始哭嚎。吴娟身体没恢复,肯定照顾不了,石头都是宁花和吴小麦照顾的,跟他们一屋。宁花白天还要照顾吴娟,晚上只好吴小麦来。吴小麦很快学会给石头喂米糊换尿布洗澡,就是夜里没法睡整觉,白天还要去新房那边帮忙,累的不行。后面实在撑不住,便请村长帮忙主持大局。幸好刘春花和村里阿嬷们担心三人年轻不知事,照顾不好石头,白日不时过来搭把手,帮忙看着石头,宁花才轻松些,否则家里肯定忙不过来。等吴娟缓过来,白日自己照顾石头,宁花一个人便能把家中的事应付好,吴小麦依旧晚上照顾石头,白天宁花不需要吴小麦帮忙,便每日下午去新房干半天活。等吴娟出了月子,照顾石头的同时,还能帮忙煮饭、做些轻省的家务,宁花便腾出精力割茅草、编茅草扇。因着吴娟是和离归家,生了石头,没有大肆报喜、发红鸡蛋。村里人也未道贺,多是过来帮忙,带几个鸡蛋给吴娟补身体。吴娟生产顺利,除了请稳婆的钱,其它花销并不大,石头的尿布、衣服大多都是捡村长家小孩的。请稳婆的钱还是吴小麦和宁花出的,一两银子没花出去,等吴娟缓过来,直接把这一两银子交给了吴小麦。吴小麦拿着这一两,又凑了些钱,去镇上订了瓦片,起码仓房可以盖瓦,其它房间日后有钱了再换。

新房盖好,已然入冬,等一切安置妥当,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便挑了个吉日,一家人安安静静的搬到新房去了,没有请乔迁宴,只请了村长一家和帮工的汉子,照旧摆在村长家,由村长媳妇儿掌勺,杀了只鸡吃了一顿好的。新房是正对院门三个房间,泥屋茅草顶,窗户和门都开好了。除了中间的堂屋,两侧各有一间房间,左右都留有空地,日后可以往两边扩建。灶房和仓房在院子的东侧,距离正屋有一大段距离。厨房和仓房连在一起,仓房在厨房后面,在侧边开了个门,灶房则正对着院子方向开门。仓房那一侧的屋顶铺了瓦片,厨房依旧是茅草顶,两侧的屋檐留的很宽,底下用来放柴火。前院夯实,日后晒衣服或者晒粮食都行。穿过堂屋,来到后院,后院是一片菜地,东侧是从前往后依次是茅厕、牲口棚,都是垒了三尺来高的泥墙,泥墙四角用木头支着茅草顶,冬日若是冷了,便可以挂上草帘。家里的两只母鸡正关在牲口棚里,整个院子周围用竹条扎了一圈篱笆。

家中家具不多,只有两张床和桌椅,搬家很容易,冬日无事,家具可以慢慢添置。倒是银钱不凑手,吴小麦和宁花去了一趟蘑菇坑,运回了一半坑底的木头,安置在牲口棚,不时过去浇回水。两只鸡隔开,靠门口的一块地。家中无大事,菜地宁花可以侍弄,吴小麦便与村里的汉子一同去镇上的码头搬货挣钱,多少添些进项。天气渐冷,牲口棚早早的挂了草帘,鸡不爱下蛋,蘑菇长出来的也不多。后面天气冷了,移了部分去灶房,在灶房的稀稀拉拉长着,牲口棚里的已经停止生长。靠着这些蘑菇和村里相熟人家送的菜蔬,勉强供给家中冬日的菜蔬,鸡蛋金贵,都是留给吴娟的。

吴小麦往返于镇上,才知道,洛秀才是入赘王地主家,日后孩子跟王地主家姓。洛秀才的一应花销由王地主家供应,洛家,王地主家是不管的。王地主家觉得洛秀才学问不怎样,考不上举人,好拿捏,洛家人也不想再供洛秀才读书,两边一拍即合。镇上不少人家知道洛秀才为了入赘王地主家,休弃怀孕的发妻,不齿洛秀才的人品,不少读书人皆不愿与洛秀才为伍。因着洛秀才名声不好,王地主家直接给了洛家人一百两银子聘礼,也没有大操大办。选了个吉日,请了自家亲戚族老,洛家人都没请,只接了洛秀才一人过去拜堂成亲。洛家人拿了钱,打算修青砖大瓦房,洛家村人半点好处没得,名声还被带累了。本来洛家村觉得村里出了秀才,日后可以在村中开学堂,教村中后辈读书习字,后辈就算考不上秀才,总有一两个出息的,可以去镇上或者县城谋生活,免得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结果入赘到王地主家,直接掐断了期望,又与吴家村交恶,导致洛家村人对洛秀才家多有怨怼。

冬日若是下雪,吴小麦在灶房做家具、编箩筐,家中架子、柜子、箱子之类的都没有,这些大件做起来耗时,农具之类也要维修,趁农闲多做一些,免得要用的时候没有。宁花、吴娟则带着孩子,在灶房编草帘或者做小衣服,小孩子长的快。灶房天天烧着火,火上架着陶锅烧水,冬日洗东西冻手,有热水舒服些。家中用水多,吴小麦每天清晨都要去河边挑水。长蘑菇的树枝占了厨房不小的地盘,导致在灶房洗漱,不太方便。不时浇些水,便会长出蘑菇,虽不多,但不用上山寻找,跟种菜一样,浇浇水不费力,就是气味不好闻。放在避光的地方,可以跟旁边破箩筐里的韭菜等一起照顾,冬日只能在厨房里种些韭菜、蒜苗,存的干菜不多,去村里买豆腐又要花钱,之前去村长家买了不少黄豆,可以发芽菜吃,这样省钱些。蘑菇很少吃,蘑菇价高,能存多少是多少,品相实在糟糕的才会自己吃。也试过把长蘑菇的树枝摆在木屑和稻草上,可惜蘑菇没长出来,稻草、木屑先腐坏了。冬日蘑菇不好晾晒,厨房生着火,可以慢慢把蘑菇烘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窃玉

小船三年又三年

我用人物面板伪装神棍

重生之母仪天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蒲公英
连载中依木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