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城门,便看到一辆金漆朱轮的马车停在不远处,马车侧边悬挂的旌旗上一个大大的“曲”字,昭示了主人的身份。
马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攸宁若有所感,打开车门向外看,便看见那辆马车前站着一个身穿黑色袍服的中年男子,虽不苟言笑,端端站在那里像尊门神,但不时向城门口张望,一看便知在等人。
见着了她,倾身向马车里的人说了句什么,再转过头来时,面上便带上了几分笑意。
“阿舅!”攸宁没忍住喊了一声。
“阿婆,是阿舅来接我们了!”
攸宁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发现舅母和阿舅一同过来了,连忙给阿舅和舅母见礼,然后一头扎进了舅母怀里,“舅母,阿宁可想你了,好久没吃到你做的透花糍了,可是想念得紧。”
舅母出身三大家之一的浔阳牧氏,是攸宁姐夫的亲姑母,长姐与姐夫的婚事,便是舅母牵线搭桥一手促成的。
此时她伸出手轻抚过攸宁的背,“哟,阿宁究竟是想舅母,还是想透花糍?看来我今日是沾了透花糍的光了。”
杨老夫人也笑,“干脆先不要回家了,先回安业坊叫你舅母做给你吃,再回宣平坊也不迟。”
若是平日,阿舅与舅母定然齐声应和,攸宁也不会推脱,但久未归家,心里一直记挂着阿娘,着实是放不下。
可奇的是,荣国公也没作声,过了一会儿,牧夫人开口道:“阿宁想吃多少都使得,但今日阿娘和阿宁舟车劳顿,依我看便先不要折腾了,回头我做了送到侯府,也是一样的。过几日我和公爷预备在家中摆宴,请两位小姑一同回家来,我们一家人再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杨老夫人点点头,说这样也好,于是便在这里与攸宁分别了。
午后东西市刚刚开市,正是热闹时候,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攸宁打开车窗向外看,阳光洒向路旁的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保宁坊胡姬酒肆二楼雅座的窗开着,攸宁闭上眼睛轻吸一口气,鼻腔里霎时便充盈着烤肉和葡萄酒的香气。
从前天长日久待在河间,总觉得闷得慌,如今出一趟远门回来,竟也有久违的开心,尤其是这一路经历过坎坷,才明白太平宁静的日子多么难得。
只是想到方才阿舅和舅母的反应,攸宁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
进了家门,守门的小厮见了攸宁,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溜烟便跑回内院传话去了。
攸宁起先还注重姿仪,迈着轻盈的步伐小步走着,而后越走越快,最后干脆提裙跑了起来。
“小娘子,慢些跑!”
一路跑进枕月庭,便看见有两个锦袍女郎跪在地上,跪姿并不端正,尤其是右边年轻的女郎,随意歪在一边,日光灼灼,似是不堪久晒,一面用团扇挡在头上遮阳,一面嘴上不停,叽里咕噜的,像在骂人。
攸宁的脚步慢了下来,左边那位是她阿耶的妾室陈氏,而右边那位,是她的二姐姐顾容沄。
陈氏恃宠,以下犯上的事情从前没少做,但阿娘极少与她争锋,就算是面对阿耶,阿娘也少有动气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很平静,平静到让攸宁觉得是因为阿娘从未将他们放在眼中。
平时她们母女两个的小打小闹阿娘不放在眼里,但阿娘并非没有手段,十数年来打理侯府上下,底下人莫敢不服,今日此情此景,想必是这对母女又做了什么,惹得阿娘真动了气。
她们显然是注意到她了,顾容沄转过头看见她很是惊讶,“你怎么回来了?!”
攸宁觉得好笑,她是回自己家,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别人家呢。
陈氏拉住她的胳膊,连忙给她找补,“三娘子回来了,妾这便差人去衙门知会阿郎,好为三娘子接风。”
攸宁面上没什么表情,懒得和她们周旋,只扔下一句“不劳烦姨娘”,便转身进了正屋。
算算时间,此时应是阿娘午睡的时间,攸宁本想看一眼阿娘便走,不想她已经醒了,此时倚卧在贵妃榻上,睡眼惺忪,整个人懒懒的,正叫小女使给她捶腿。
“阿娘!”
曲夫人张开手臂,揽住扑过来的女儿。
阿娘怀里香香软软的,衣服都用熏香熏过,是浓浓的瓜果香,只是不知是不是分别日久的原因,攸宁总觉得今日阿娘身上的熏香格外重。
“这一路波折不断,可算是到家了,叫女使给你放水,先洗洗一路的风尘。再有一桩,这次你竟能劝动你阿婆回京,这可是大功一件,回头多问你阿舅要两件宝贝,他保准一口答应。”
“阿婆回京,阿舅高兴,阿娘高兴,我自然也高兴。”
攸宁从阿娘的怀中出来,本想问一问她镇国公家的事,但话到嘴边,又有点问不出口。
那必定是一件陈年旧事了,这么多年过去两家相安无事,她也从未听阿娘提起,要么是这件事对两家来说都无关紧要,要么,就是一件人们寻常不愿提起的密辛。
攸宁心中倾向是后者,她这么大咧咧问起来,若引得阿娘伤心,那就不好了。
曲夫人看出了她的犹豫,知女莫若母,她于是问道:“有什么话便说吧,与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攸宁于是对阿娘笑笑,说没什么,“来时看见姨娘在廊下跪着,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曲夫人没答她的话,只一味地催促她去沐浴,她自己呢,则换了个姿势,从旁边案几上拿了一本《史记》,泰然看了起来。
“快先去梳洗,不然赶不上等会的好戏。”
家中好戏时时上映着,攸宁不疑有他,如今母女两个在门外跪着,等着的,不过是在衙门上直的阿耶罢了。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到场,好戏才能开幕。
曲夫人在这府中,面对陈氏的挑衅,从来不曾落于下风,也从不会向武阳侯抱怨陈氏母女的所作所为,以彰示自己的委屈。那么他是被谁请回来的,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曲夫人也乐见如此。
攸宁洗漱完毕,换了一身杨老夫人给她新做还没来得及穿的襦裙,坐在曲夫人的妆台前由女使擦发,曲夫人翻着书,状似不经意地说,“你阿婆前段时日来信,讲你在佛光寺救下了魏小郎君的事。”
眼神停留在书籍上,耳朵却竖了起来听她应话。
攸宁正在一个个试妆华斋新送来的口脂,“我不仅救了魏郎君,还救了魏郎君的马,不过我们有来也有往,在蒲州城外我与阿婆遇上山崩的时候,还是魏郎君帮我们找回了马车呢。那日事出突然,我是必须往前迈出一步的,前一步是魏节使,后一步便是萧别驾,阿娘以为,我该怎么选?”指腹沾上一点,轻轻点涂到唇上,攸宁一面试色,一面透过菱花镜偷偷观察阿娘的神色,“在河间时表舅母还曾提过,想与魏氏结秦晋之好,可后来阿婆却说,‘我们怕是与魏氏无缘了’,华然表姐自己亦不曾有这份心思,此事也便作罢了。”
曲夫人有片刻出神,再回过神来时,攸宁已经坐到了她的身边。
她放下书,支起一只胳膊撑着头,说起长安城最近的变化,“你回来迟了几日,在这三五日里,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幽州别驾萧氏成了乱臣贼子,魏节使查出他私通松漠,欲起兵夺地方权,还承诺事后割让妫州与松漠贼寇,已经将他就地正法了。”话音顿了片刻,转而说起魏晅,“圣人敕令,魏家三郎平反有功,着调任中央,迁太常丞。他对在我们府上养伤一事,只字未提。”
攸宁有些惊讶,本以为他是寻常回京述职,没想到是受了调令,行军司马迁太常丞,表面上看是平级调任,实际的职权却有很大的缩减,对于远在幽州的魏节使而言,相当于失去了一条有力的臂膀。且魏晅是魏节使唯一的儿子,他留在长安,便可辖制魏节使,话说得难听些,这不过是入朝为质罢了。
至于他没提起曲家养伤的经历,也未必是不感恩,兴许是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愿让荣国公背上勾结边将之嫌,且若令圣人怀疑魏节使与朝臣有私,他们的境况便更加不妙了。
这些攸宁都明白,是以没有出声询问,惆怅之余,心中还生出些微喜悦。
曲夫人何等人,光看女儿的反应也该明白一二了。
于是又说回杨老夫人那句话,“你阿婆实是多虑了,我们这许多年来,虽与姜家来往不多了,但几位姜夫人的为人我还是清楚的,且魏晅不过是她侄儿而已,这一层实在没什么好顾虑的。”
“旁的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阿宁喜欢。”
攸宁静静注视着曲夫人,心里像是被什么慢慢塞住了,渐渐欲从眼睛里溢出来,还不待她说什么,曲夫人身边的女使叠云进来回说,“阿郎回来了,正往咱们院子里来。”
曲夫人伸出一只手,由叠云搀着坐了起来,又转过头为攸宁整理仪容,几不可闻地轻叹了口气,“走吧,看看你这阿耶给你准备了什么见面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