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何绍来到了御史台。
刘然看见何绍,走上前去,道:“陛下居然将此事交与陈伦。”
在朝多年,他们很清楚陈伦是什么样的人。
可何绍并未表现出紧张。
看着何绍平静的神情,刘然有点疑惑。
“刘御史,既然陛下已经下令,此事就交与他处理吧,无论是谁来,恐怕结果都是一样的。”何绍开口。
“这是为何?”
“陈伦为官已有三十余年,断不会以身涉险,将自己逼入死局。”
“你的意思是说,陈伦他设下此局,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另有所图?”
“正是,只是现在还不知与李少覃共谋此事之人究竟是何人,也无法断定陈伦到底想做什么。”
陆府内,陆瑃闲着无聊,在这里,她不知还能做什么。
在府内走来走去,最后停在书房门口。
走到书房,打算找点书看,书架上摆了不少书籍。
都是古董啊,陆瑃想。
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想看的书。
忽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书架的一个偏僻角落。
陆瑃将书拿下来,书有些许破旧,应该有些年头了,“青荷记,好熟悉的名字。”
想了许久,她终于想起,这正是早已失传的唐代记人记事书籍,成书于初唐,后代学者推测此记于唐代末年毁于战火。
原来这本书没有毁于战火,而是流落世间,她没想到陆家居然有。
果然,亲身经历过,许多谜团就迎刃而解了。
她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读过此书的现代人,想到这,陆瑃就激动不已。
书中的很多内容可以为现代存疑的事情作证。
但她还在宋朝,无法回到未来,即使知道,又有什么用。就算她能回去,其他人恐怕只会认为她是个疯子,不会相信她说的话。
管不了那么多,陆瑃要来了纸笔,打算将此书抄下来,多一份,此书失传的可能便减了一分。
好在有练习书法的经验,陆瑃写的字虽比不上原书,但也还算工整。
这些天,除了吃饭睡觉,陆瑃就一直待在书房里,抄写书籍。
陆瑃坐在窗边,抄累了就抬头望望窗外。院中树木的叶子已快掉完,所剩无几。天空中时有大雁往南飞去。
天上散布着几片乌云,没一会儿,它们就逐渐扩大,天地慢慢昏暗起来。
“快下雨了。”陆瑃想。
秋末下雨,天要转凉了。
毕竟是在北方,汴京还是比较冷的。
时间过得真快,陆瑃在这儿,度过了一整个秋天。
想到刚来那会儿,陆瑃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出回去的办法,尝试了很多次,也失败了很多次。
如今的她,来到这也有四个多月,虽并未放弃回家的念头,可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去,渐渐地,想要归去的念头已没有当初那般强烈了。不是顺从,不是屈服,她会到这儿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可原因究竟是什么,她也不知道,若非要给出个答案,她只能说是命运,是命运让她来到这里。
她为什么会来这儿?她来这儿有什么目的?或许,她来到这是带着任务的?这段时间,陆瑃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可这任务究竟是什么她也不知道,她突然来到这,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防备,一睁眼就来到了这里。她究竟要做什么也没有任何提示,陆瑃现在一点头绪也没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姑娘,下雨了,把这个披上吧,别着凉。”碧云为她拿来一件披风,秋冬交替之际,大风多,易染上风寒,需要注意保暖。
陆瑃接过披风,披在身上。
往近处想,摆在眼下的正是成州一事。
莫非她的任务就是协助解开成州一案?
李少覃死于狱中,虽然他是罪臣,可御史台的那些人依旧受到了惩罚,眼下景宣帝已将此事托付给尚书令,连陆滂都无法插手,她就更不可能有机会了。
且不说她能不能解决了,事情的走向是否与历史一致她尚不能断定。
历史上,正是尚书令与李少覃共谋。
但那夜何绍却说与李少覃共谋此事之人不会是他。
那究竟是谁呢?
若真的是陈伦,如今此事由尚书令全权处理,岂不是贼喊捉贼?
“姑娘,姑娘。”陆瑃想得入神,半天不动,碧云在一旁叫她。
“怎么了?”陆瑃突然被她叫住。
“没什么,我见你半天不说话也不动,以为你出什么事了。”
“没事,不用担心我,快要吃晚饭了吧?”陆瑃问她。
“后厨正在准备,姑娘你要是饿的话我给你拿糕点,垫垫肚子。”碧云准备去厨房。
陆瑃忙摆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我还不饿,你先走吧,我先在院子里转转。”
“好,姑娘你要什么到时候叫我们就行了。”
说完,碧云就退下了。
因为下雨,陆瑃只好在廊道里走。
如今事情该是何种走向,陆瑃也无法断定,虽然她不必整天待在家里,偶尔可以出门,可在这里,她终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不可能有机会接触成州一案。
“无论怎样,我都信你。”
陆瑃突然想起她对何绍说的话。
事情不会那么简单,陈伦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也许事情真的与历史上不同。
这一次,她选择相信他。
陈府内,陈伦正与刑部尚书卢丰喝酒。
“我先敬尚书令一杯。”卢丰将酒杯灌满,一饮而尽,眼里尽是谄媚。
陈伦回敬他。
“尚书令,等事成那天,可不要忘了我啊。”
“你放心。”陈伦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景宣年,在历史上虽算是太平,忠良名臣多,但奸佞并非没有。
陈伦就是一个代表。
景宣帝还是太子的时候陈伦就已身居高位,他为臣早期确实立了不少功,一路升迁,之后他的女儿更是被先帝许配给景宣帝,先皇后早逝,他的女儿又成了皇后。如今他又担任尚书令,位高权重。陈伦明面上对景宣帝和先帝忠心,私底下却结党营私,暗中陷害忠良,对阻拦自己的人毫不留情。
好在世道是好的,历史上,陈伦最后也死于自己的贪心。
权贵,可蛊惑人心,亦考验人心。
有的人无法抗拒权势的诱惑,力攀高位,背弃君子道义,违背初心。
有的人身如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恪守心中的道义。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居庙堂之高,仍需心忧地方纤微之事。
身居高位者,黎民万姓之疾苦,不可不察也。
夜晚,时有点点雨声。
冬天,就快要来了。
陆瑃曾设想过,倘若她真的能回到古代,她定要做一个侠客。
一生畅游江湖,潇洒自在。
远离尘世,即使一生漂泊也无所畏惧。
如今她真的来了,来到她爱着的大宋。
可是,她做不成侠客了,无法游于江湖。
想来,做大臣之女也是件好事。
倘若她出身平民,只怕是穿不暖,食不饱了,哪里还有心情做一个侠客。
做个侠客真的会自在吗?
她一个女子,在古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宋朝,以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后世人。
后人皆知宋朝经济之富庶,文化之繁荣。
它是极尽繁华的。
可它也是危机四伏的。
初代崇文尚武的思想贯穿整个宋朝。
屈节求和,这种一时之策难保大宋万世太平。
每每想到这,陆瑃就感到惋惜,崇文抑武为大宋埋下难以撼动的祸根,即使变法不断,也难以改变宋灭的结局。
历史上总会有许多遗憾,我们难以改变,也无法改变,唯有以史为鉴,才能善始善终,不让后人复哀。
夜晚,黑暗笼罩着每一处,雨点掉落在地,敲打着屋檐,她不觉得嘈杂,反而感到心安。
陆瑃已数不清她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以前不爱看书,可上了大学后,突然发觉应该多看点书。
一本书,一台电脑,一盏灯,她沉浸在典籍中,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喜欢历史。
每当他人问起,她只会说:“因为我觉得历史很有趣。”
当别人问她为什么没有选择历史专业,从事历史相关的行业时。
她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她也很想,可是现实不允许,人活于世,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身边的很多人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可她也不想去解释。
事实上,她并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即使无人理解,她也不会放弃。
她依旧会爱着,坚持着。
其实陆瑃也说不清,这或许就是执念吧。
于他人而言,历史或许是枯燥的。
可对于陆瑃来说,历史是有魅力的,是她心灵的归处。
与古人对话,在典籍中寻找共鸣。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乐趣了。
即使她所面对的,是过去之事,是已逝之人。
但她始终相信着,身体未必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但思想会。
思想是自由的,不会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它可自由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中。
千年前的思想与千年后的思想未必有天壤之别,这正如同王羲之在千年前所说:“虽世疏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夜已深了,雨也渐渐小了。
夜晚,人们可以暂时免受世俗的纷扰,不必去想那些烦心事。
放下杂念,一身轻松,沉浸在梦中。在梦里,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到最后,雨停了,人睡了。
无声、无息。
只有月光作伴。
1、“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出自《孟子》
2、后文引用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定风波(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