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南下的抉择

怀里的牛皮纸包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林为国几乎站立不稳。刘副厂长那匆匆消失的背影和那句“今晚我没来过”的低语,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搅得他心绪不宁。

他站在自家门前,钥匙捏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一瞬。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胸腔里那只狂跳不止的鼓槌,将那个引人遐想的纸包迅速塞进工装内侧的口袋,紧紧按住,仿佛那里藏着一个能颠覆他世界的秘密。

“咔嚓。”钥匙转动,门开了。

一股混合着白菜炖粉条和玉米面饼子香气的暖流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从楼道里带来的寒意。这是家的味道,是他奔波一天后最坚实的慰藉。

“回来啦?”妻子赵秀芹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从狭小的厨房里探出头,脸上带着惯常的、略带疲惫的温柔,“今天怎么比平时晚?澡堂没去?”

“嗯,有点事耽搁了。”林为国含糊地应了一声,不敢去看妻子的眼睛,低头弯腰换鞋,借此掩饰内心的波澜。他感觉到那个纸包在胸口硌着,存在感强得惊人。

“爸!”儿子林致远像个小炮弹似的从里屋冲出来,手里举着一本《趣味物理学》,眼睛亮晶晶的,“我们今天学电路了!你看这个并联和串联……”

女儿林致清则安静地坐在饭桌旁的小凳子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小心翼翼地给一个破旧的布娃娃缝补裙子,针脚细密,神态专注,像个小大人。

看着这一双儿女,林为国心头那股因未知而产生的躁动,奇异地平复了些许。无论如何,这里是他的根,是他奋斗的意义所在。

“先吃饭,先吃饭,别缠着你爸。”赵秀芹端着热气腾腾的菜盆从厨房出来,招呼着。

一家四口围坐在那张用了十几年、边角已经磨得发亮的木头饭桌旁。饭菜简单,却足以抚慰饥肠。席间,致远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致清偶尔小声补充一句,赵秀芹则絮叨着街道纸盒厂活计不多、可能要减少工时的担忧。

林为国默默地听着,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味同嚼蜡。他几次想开口,说说厂里锅炉房的事,说说周德福厂长关于南方的话,更想说说怀里这个烫手的山芋,但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他怕一旦开口,就会打破眼前这看似平静、实则脆弱的生活假象。

饭后,赵秀芹收拾碗筷,致远趴在一旁的缝纫机上写作业,致清则继续摆弄她的布娃娃。林为国坐在那张唯一的旧沙发上,目光扫过这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间——兼作客厅、餐厅和儿女的活动室,角落里用布帘隔开的就是他们夫妻的卧室。墙壁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奖状,是他历年被评为“厂技术能手”的证明,还有致远在数学竞赛中得的奖状。这个家,拥挤,简陋,却承载了他们全部的生活和希望。

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胸口那个硬物。

“怎么了?为国,看你心事重重的。”赵秀芹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敏锐地察觉到了丈夫的异常。十几年夫妻,林为国眉头皱一下,她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林为国抬起头,看着妻子眼角的细纹和那双依旧清澈、此刻却盛满关切的眼睛,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起身,低声道:“秀芹,你进来一下,有点东西……给你看。”

他罕见的郑重语气让赵秀芹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跟着他走进了用布帘隔开的“卧室”。

狭小的空间里只放得下一张双人床和一个衣柜。林为国坐在床沿,从怀里掏出了那个牛皮纸包。纸包被他的体温焐得有些温热。

“这是……?”赵秀芹疑惑地看着。

“刚才在楼下,刘副厂长塞给我的。”林为国压低声音,将傍晚在锅炉房抢险以及后来遇到刘副厂长的经过,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

赵秀芹听得脸色微变,尤其是听到“合资”、“下岗”这些字眼时,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围裙边缘。

“他……他给你这个干什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林为国没有回答,只是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拆开了牛皮纸包。

里面没有信,没有文件,只有两样东西。

最上面是一本蓝色塑料封皮的、厚厚的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起,上面用钢笔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字:“机械心得”。字迹是刘副厂长的。

下面,则是一沓崭新的、印着工农兵形象的钞票——十元面值的“大团结”。林为国粗略一数,足足有三十张。三百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在厂里不吃不喝大半年的工资!

夫妻二人都被这厚厚的钞票惊呆了,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下彼此粗重的呼吸声。

“这……这么多钱?他……他什么意思?”赵秀芹的声音发紧,带着恐慌。在这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三百块钱的巨款,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巨大的、令人不安的冲击。

林为国没有立刻去碰那沓钱,他的目光,被那本笔记本牢牢吸引。他伸出手,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一页。

扉页上,是刘副厂长更加详尽的字迹:

“为国同志:厂之将倾,非人力可挽。技术不死,匠心不灭。此笔记为我与厂里几位老师傅数十年心血所集,涵盖各类机床疑难杂症排查、工装夹具改良、特种工艺参数等,或可助你在外谋生。钱不多,聊作盘缠。切记,风物长宜放眼量,勿效愚忠,困守危墙。前路漫漫,善自珍重。刘,匆笔。”

没有落款日期,字迹略显潦草,显然是仓促间写就。

林为国一页一页地翻下去。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机械原理图、故障分析、维修技巧、材料特性数据,甚至还有一些对于国外先进设备的分析和猜想。字迹工整,图文并茂,有些地方还用红笔做了重点标注。这不仅仅是一本笔记,这是一位老技术专家毕生经验的结晶,是红星机械厂技术传承的“火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绝品小神农

我,最强弃少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时光和你都很美

抗战:云龙争口气,你哥都将军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山河证
连载中有龙则灵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