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寿宴惊变与真相大白
三卷密疏终于集齐,沈砚之、苏晚与赵虎等人连夜潜回了城郊的破庙。庙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疲惫却坚毅的脸庞。沈砚之忍着肩头的伤痛,将三卷竹简上的内容仔细拼凑、誊抄,确保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
“明日便是皇上的寿辰,百官都会齐聚宫中赴宴。”赵虎看着窗外渐渐泛起鱼肚白的天空,沉声道,“张大人已经联络好了朝中七位正直的御史,约定在寿宴上一同发难,呈上密疏。”
苏晚将誊抄好的密疏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一个锦盒中:“只是宫门禁卫森严,我们如何将密疏安全地交给张大人?”
“我有办法。”赵虎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的令牌,“这是当年李老将军赏赐给我的禁军令牌,虽已过期,但凭借它,我可以混进负责宫廷护卫的禁军队伍中,找到张大人的亲信,将密疏转交给他。”
沈砚之点了点头:“此计可行,但赵大哥一定要小心。”
天刚亮,赵虎便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禁军服饰,拿着令牌,朝着皇宫的方向出发。沈砚之和苏晚则留在破庙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皇宫内,寿宴已经开始。大殿之上,丝竹悦耳,歌舞升平。皇上坐在龙椅上,满面笑容地接受百官的朝拜。宰相站在百官之首,身着华丽的官袍,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个人,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张大人坐在百官之中,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他时不时地看向殿外,等待着赵虎的消息。
终于,一名禁军士兵悄悄走到张大人身边,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将一个锦盒递了过去。张大人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将锦盒藏在了袖中。
寿宴进行到一半,宰相起身,端着酒杯向皇上祝寿:“陛下圣明,国泰民安,臣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官纷纷起身附和:“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皇上举杯要饮之时,张大人突然出列,跪在地上:“陛下,臣有要事启奏,事关国家安危,请陛下容臣奏禀!”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大人身上。宰相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皇上放下酒杯,皱了皱眉:“张御史有何事,不妨直说。”
“陛下,宰相大人勾结藩王,私吞军饷,意图谋反,罪证确凿!”张大人说着,从袖中取出锦盒,打开后,将三卷密疏呈了上去,“这是臣找到的罪证,请陛下过目!”
两名太监上前,将密疏接过,呈给了皇上。皇上拿起密疏,仔细看了起来。越看,他的脸色越沉,眉头皱得越紧。
宰相见状,心中大惊,连忙跪在地上:“陛下,臣冤枉!这都是张御史伪造的证据,他是想陷害臣啊!”
“是不是伪造的,陛下一看便知!”张大人义正言辞地说,“密疏上不仅有宰相大人与藩王的通信,还有他私吞军饷的账目明细,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这时,七位御史也纷纷出列,跪在地上:“陛下,臣等愿意为张御史作证,宰相大人确有谋反之心,请陛下明察!”
皇上将密疏扔在地上,怒声道:“好一个狼子野心的贼子!来人啊,将宰相拿下!”
殿外的禁军士兵立刻冲了进来,将宰相按倒在地。宰相挣扎着,大喊道:“陛下,臣冤枉!臣是被陷害的!”
“冤枉?”皇上冷笑一声,“你勾结藩王,私吞军饷,证据确凿,还敢狡辩!将他打入天牢,严加审问!”
宰相被拖了下去,大殿内一片哗然。百官们面面相觑,心中都充满了震惊。
皇上看着张大人,点了点头:“张御史,你做得好。多亏了你,才揭露了这个奸贼的罪行。”
“陛下过奖了,这都是臣分内之事。”张大人恭敬地说。
寿宴虽然被这场变故打断,但皇上的心情却好了许多。他当即下令,彻查宰相的党羽,凡是与宰相有勾结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破庙中的沈砚之和苏晚终于等到了赵虎的消息。当得知宰相已经被拿下,父亲的冤屈终于得以洗刷时,苏晚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跪在地上,朝着皇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爹,您看到了吗?您的冤屈终于洗清了!”
沈砚之也非常激动,他扶起苏晚,轻声说:“苏姑娘,都结束了。”
“不,还没有结束。”苏晚擦了擦眼泪,眼神坚定地说,“那些被宰相陷害的人,还有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沈砚之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要让正义得到伸张,让那些好人得到应有的荣誉。”
几天后,皇上颁布圣旨,为林御史平反昭雪,追封他为“忠烈公”,并下令厚葬。秦忠、玄空等人也被追封为“义士”,他们的事迹被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而沈砚之和苏晚,则在众人的祝福下,结为了夫妻。他们没有留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回到江南,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苏晚总会拿出那把陪伴她多年的短刀,轻轻抚摸着刀刃上的霜纹。那霜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也见证着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辉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