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偏执新君

这年的三月,对汉地南疆诸国而言,注定是个风云激荡、乾坤易位的多事之春。

汉国兴王府内,一场由宗室兄弟合谋的宫廷政变尘埃落定。残暴的刘玢命丧长春宫,仅存一年的“光天”年号被仓促抹去,代之以“应乾”。新帝刘晟踩着兄长的尸骨登临大宝,论功行赏之际,参与政变的内廷宦官权势如烈火烹油,骤然鼎盛。林延遇、吴芳、龚澄枢等阉党魁首,因拥立之功位极人臣,一时间,汉国朝堂成了岭南诸国中宦官势力最为煊赫、也最为畸形之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氏宗亲的处境。新帝刘晟对血脉相连的兄弟戒心深重,甫一登基,便将参与或可能威胁其位的宗室成员尽数软禁于兴王府西城,形同圈禁。在这群惶惶不可终日的龙子凤孙中,唯有越王刘弘昌待遇稍显“特别”。

他被单独囚禁在长春宫深处。

殿内烛火昏黄,将人影拉得细长扭曲。是夜,刘晟摒退左右,只身踏入偏殿。他未着龙袍,仅一袭玄色常服,衣襟上用暗金丝线绣着蟠龙,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步履无声地走到桌案前,看着坐在灯影下、神色依旧平静的五弟刘弘昌。

“这长春宫住的可还习惯?”是夜穿着一袭玄衣的刘晟只身走进偏殿,来看望自己的五弟。

刘弘昌抬眼,目光沉静如水:“四哥。”他语气平淡无波,“当初你允诺的,你已做到。你想要的龙椅,也已在你身下。何苦再将我囚于此处?放我回越州,我自会安分守己,永不踏足兴王府。”

刘弘昌面上还是那般云淡风轻,本就是与虎谋皮,从把林堂送出越州起,他就预感自己脱身不易。

“安分守己?永不踏足?”刘晟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可笑的事情,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他一拍手,殿门被守卫开启,一个老太监躬身而入,手中托着一个精致的玉壶和两只夜光杯。太监放下酒具,又一次悄然退至阴影中,如同融入了暗夜一般。

刘晟自顾自地斟满一杯酒,澄澈的液体在杯中晃动,映着他深不见底的眸子。“五弟啊,”他饮了一口,目光却死死锁在刘弘昌脸上,“我最厌烦的,便是你这副永远置身事外、不争不抢的从容模样!仿佛世间一切污浊、纷争、倾轧,都沾不到你分毫,可是……凭什么!”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多年的怨毒与不甘,打破了殿内的平静:“你可知,我每每看到你这张脸,便会让我想起幼时在冯贵妃宫中的日子?母妃生我时难产血崩,连身后事都未来得及办完,你便呱呱坠地,父皇见我体弱,又因你我年岁最是相近,便将我也记在冯贵妃名下养着。”

刘晟的呼吸变得粗重,眼中混杂着看不明晰的伤痛与嫉恨:“可我不是她亲生的!从来都不是!无论我如何拼命读书习字,如何练习骑射,如何小心翼翼地揣摩她的心意,得到的不过是一句不咸不淡的‘尚可’。而你呢?”

他猛地指向刘弘昌,指尖因为此刻有些激动而微微颤抖,“你只需随意写几个字,母妃便赞你天资聪颖;你略通弓马,父皇便夸你肖似先祖。你生病,阖宫上下如临大敌;我病得快死,也不过换来一句‘命硬’。”

似是在自嘲,刘晟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生来便拥有一切,父皇的偏爱、母妃的慈爱、兄弟的友善,连命运都格外眷顾你。而我,就像是永远在你光芒之下的影子,一个寄人篱下、需要百倍千倍努力才能换取一丝目光的外人。”

“你就因为这个记恨着我?”刘弘昌对刘晟的话始料不及。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也灼烧着他早已扭曲的心:“你说我‘就’因为这个记恨你?哈哈哈哈哈……”笑声癫狂又带着几分凄厉,在空旷的殿内回荡,“对,就因为这个!因为这日夜啃噬着我的不公!因为如今我已经看明白,在这深宫之中,不争不抢,便是任人践踏的蝼蚁。”

刘晟猛地凑近刘弘昌,两人鼻尖几乎相抵,他眼中燃烧着疯狂与偏执的火焰,一字一句,如同淬毒的匕首:“所以,我偏要争!我偏要抢!我要把本该属于我的、我想要的、甚至是你拥有的……统统夺过来。我要它们都匍匐在我脚下,这龙椅,还只是个开始。”

刘弘昌看着眼前这张因嫉妒和权力而彻底扭曲的脸,心中那点仅存的兄弟情谊彻底化为泡影。他预感到刘晟接下来要说什么,双手撑住桌面,霍然起身:“你还想做什么?”

刘弘昌这难得的情绪波动,似乎极大地取悦了刘晟。他像欣赏猎物垂死挣扎般,饶有兴致地放慢语速,带着一种猫戏老鼠的残忍:“做什么?五弟,你急什么?你看殇帝那蠢货,是不是死得也不冤?整日就只知道声色犬马,连眼皮子底下的大活人都看不住。不过你也不用急,不管你把她藏到了哪里,我都能把她找回来。”

“她和这事无关!”刘弘昌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和急切。

“无关?”刘晟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可笑的笑话,再一次张狂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五弟啊五弟,你还是这般天真。凡是你爱的、爱你的人,又怎么会与朕无关?”

他止住笑,眼睛紧紧盯着刘弘昌,如同毒蛇的信子舔舐着猎物,“朕都要!等朕把她‘请’回兴王府,朕会封她为后,让她母仪天下,就在锁着你的长春宫,让她夜夜承欢于朕的龙榻之上……你说,这出戏,精不精彩?朕要你亲眼看着,你珍视的一切,是如何全都归朕所有的。”

“你……疯了!彻头彻尾地疯了!”刘弘昌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兄长。他知晓刘弘熙有野心,有手段,却从未窥见他心底竟埋藏着如此深沉、如此病态的恨意与偏执!

那自幼时起便积郁发酵的怨毒,早已将刘晟彻底异化为一头只知占有与毁灭的凶兽。以至于连他自己都时常陷入一种诡异的迷惘:他究竟是真的恨着那个在阳光下从容行走的五弟?还是仅仅憎恨着命运赋予对方的一切?他对那个叫林堂的女人,又究竟是出于纯粹的占有?还是在那惊鸿一瞥中,滋生出一种连自己都无法理解、更不愿承认的、扭曲的向往?

他迈出宫门,殿外的最后一丝月光也渐渐消失。

刘弘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当务之急只有两件事,必须设法从这座囚笼中脱身,唯有挣脱束缚,才有斡旋的可能;其次,决不能让刘晟先一步找到她!

被锁在深宫之中可做之事确实有限,好在朝堂之事归根到底不过两字,便是制衡。这是他从父皇身上学到的,也是刘晟此刻看似煊赫、实则根基未稳的最大软肋。

如今新帝登基,根基全赖宦官林延遇、龚澄枢等人拥立之功。阉党骤然势大,气焰熏天,视百官如无物,早已引得朝中那些自诩清流、门第高贵的老臣们侧目愤懑,暗流汹涌。这些老臣,重名节,讲礼法,视宦官干政为国之耻、祸之源。

而宗室,即便被软禁,血脉仍在,名分犹存,亦是牵制皇权的重要力量。刘晟将全部刘姓宗室一股脑软禁于兴王府西城,此等酷烈之举,不仅违背“亲亲”人伦,更是历朝历代闻所未闻的骇人之举。这,便是突破口。

若能煽动清流大臣的愤慨,联合被囚宗亲的力量,让那些以死谏为荣的谏官们上书直谏,直指皇帝软禁宗室之非,要求开释诸王,各归封地以安宗庙,普天之下,悠悠众口。这便是他挣脱这长春宫牢笼的第一步,只要出了兴王府,天高海阔,便有腾挪之机。

两抹黑影出现在偏殿之中,阿离、阿巽领了刘弘昌的亲笔信,一个闪身,便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之中。

彼时,林堂率领的船队已悄然抵达闽国海岸。一行人行事低调,凭借新度牒和商贾身份作掩护,倒未曾与俞家势力正面相遇。

然而,闽国的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建州与长乐府两股势力剑拔弩张,战火一触即发,一国分作两国已是不可挡之势。坊市之间流言四起,皆言建州皇帝王延政欲挥师南下,一举荡平长乐府。嗅觉敏锐的商贾巨擘们,早已开始暗中站队押宝。

林堂站在船头,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俞帆策马远去的背影。直觉告诉她,俞家定然已全力押注建州。自己当初的突然消失,是否会促使俞帆带领车队北上投效王延政?

手下几番谨慎打探,的确证实俞家大小姐俞帆已不在泉州。既无法获取更多关于俞帆的确切消息,亦不愿卷入闽国内战的漩涡,林堂果断下令船队扬帆北上,驶入相对安稳的唐国境内。

唐国素以文教昌明、吏治清明著称,民生富庶远超闽、汉。然而,这片烟雨江南之地,此刻亦未能幸免于战火的波及。唐主李昪病逝不久,新帝李璟即位尚不足月,赤巾军的狂潮便汹涌而至,试图席卷这片富饶的土地。

然而,张遇贤显然低估了这位新帝的手段。李璟虽初登大宝,却展现出与其父截然不同的刚毅与果决。他迅速调集南唐精锐之师,以雷霆之势镇压叛乱。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唐军,赤巾军那套流寇式的战法顿时溃不成军,战局急转直下。这场曾搅动岭南诸国、令无数统治者寝食难安的农民暴动,眼看就要在金陵城下迎来它的终章。

命运弄人。林堂未曾想到,她竟会以这种方式,再次见到那个曾与她和刘弘昌命运紧密纠缠的张遇贤。

二人间的最后一面,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在金陵城萧索的刑场之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咸鱼赘婿

三国:基因提取

老子是最强皇帝

狂兵神医

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速成波斯商
连载中一抹清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