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君臣
“此二人在军中人望颇高,又是军中老将,资历深厚。”
“那中书令有无调查过,此二人醉心风月,其家下子弟多因仰仗而兴风作浪?”重渊早知中书令要举荐二人,事先已多番调查:“二人良田千亩,可知从何而来?”
“皇恩厚赏已有五百,家族兴旺又添新庄,良田多些,实属正常。”
“那中书令可知京郊土地买卖之事?”重渊未说完,颜为安便道:“我朝土地买卖自由,太子若以为他二人贪污,尽管拿出证据,背后污蔑朝臣,并非君子所为。”
重渊嗤笑:“大理寺自会呈报。”
皇帝清了清嗓子道:“禁军统领管辖皇城安危,当知根知底,太子直言不讳,怎成了污蔑,中书令大言不惭了。”
“臣失言。”颜为安毫无认错的姿态,随意的应了一句。
“校场比武吧,胜者便是禁军统领,你监考。”
“皇上,不可如此草率啊。”皇帝出其不意,中书令始料未及。
“裴为礼乃大睿第一高手,禁军统领非武艺高强者,不可得。”皇帝摸摸胡子:“只是熟悉军务,无迎敌之力,朕安危矣。”
“那皇上以为从几品选拔较好?”中书令沉思道。
“不拘几品,也不定在禁军中选,四方各军均可。”皇帝站起来。
“如此兴师动众,于国无意,臣觉不妥。”颜为安双手扶着,抢先重渊一步把皇帝扶起来,他便收回了手。
皇帝坐回案几前道:“那便在京里选吧,凡身家清白,身手好的皆可。”
“若是城门郎中选,也能堪任吗?”颜为安在案前附身道。
“为何不可呢?资历不全是实力,能力才是。”皇帝心意已决,不想听太多废话,素日颜为安的提议皇帝多有允准,只是禁军统领必须绝对忠诚,不是世家子弟就能担任的,再说了,城门郎若能中选,那禁军便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臣以为...”颜为安拱手欲言,只是皇帝不想再听:“太子觉着呢?”
重渊奉承道:“父皇英明,儿臣尚有一言。”
皇帝又看起了折子,颜为安所表之事皇帝全做了批文,他放下朱笔道:“讲。”
“就着此事,不妨整顿军纪,裁撤冗员。”
“就这么办。”
“是。”
皇帝又批了几道折子:“太子留下用膳,中书令可要一道?”
“谢皇上,臣家中尚有要事臣先行告退。”颜为安行礼而去。
“孙衡,把明儿叫来。”
“是。”
“近来辛苦你了,明儿比你小两岁,政事不通,你教导一二,日后也好辅佐你,外臣终究是外臣,即便他是明渊的舅舅。”韵初是提醒他要疼儿子,可他有两个儿子,得一起疼。
“明儿潇洒惯了,一时要拘束起来,恐有不依呢。”重渊笑道。
“他还小,日后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也多担待,再怎么样,也是你弟弟,朕已为你铺好路,你尽管往前。”皇帝不喜兄弟之争,他自己在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里坐上的皇位,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重渊回应得淡淡的:“父皇厚爱,儿臣知道了。”
皇帝转念想起方才之事,问:“忠王调用巡防军你真不知?”
“儿臣知道时,巡防军已出城了。”王公大臣本有职权,不逾矩行事,他是鲜少理会的,忠王救子,情有可原,他并不想深究。忠王私自调军,自有御史大夫参他,他不需费心。
“朕不是不知你举荐忱华的原因,你体恤镇北军劳苦也不至于封赏如此之巨,权力愈大,**愈大,君王不做不可控之事,不留不可知之人,更不会把身家性命,祖宗家业,随意交付他人。”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
饭后,忱烨便进宫请罪,不等御史大夫参奏,已自述罪责,跪在殿外。皇帝念着韵初的面上,未做处置,只罚了俸禄。
李云华在信鸽身上涂上忱安给的特制药水,信鸽里侧的羽毛上显现出“北亡”二字,李云华百思不得其解,看来真的要动身,去一趟逡州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