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乡村喜剧教室

九月的弋阳,空气中还残留着夏末的燥热。吴森的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他要前往的是大山深处的红旗小学——一所他曾经就读过的乡村小学。

副驾驶座上放着精心准备的教案,标题是《幽默表达课》。这是他在经历了网络风波、南北合作后,最想做的事情——回到起点,用喜剧温暖那些最需要笑声的孩子。

红旗小学的王校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候。这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握着吴森的手说:"小森啊,你能来真是太好了。这些孩子......太需要外面的世界了。"

校园比吴森记忆中破旧许多。操场上的篮球架已经生锈,教室的墙皮有些剥落,但每个窗户都擦得干干净净。

"现在学校还有82个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王校长叹了口气,"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性格都比较内向。"

第一堂课,吴森准备的是"自嘲的力量"。他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笑逗先森"T恤走进教室,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这个"网红"。

"同学们,如果有人笑话你的衣服旧,你会怎么说?"吴森问道。

教室里一片沉默。后排一个叫小军的男孩低着头——他昨天刚因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被同学取笑。

吴森走到小军身边,轻声说:"你可以这样回答:'这不是旧,这是复古风!明星都这么穿!'"

教室里响起零星的笑声。吴森趁热打铁:"如果有人笑话你的方言口音呢?"

这次,一个叫小花的小姑娘小声说:"我......我会不好意思说话。"

"你可以这样说:"吴森模仿着弋阳口音,"'我这不是口音,这是文化传承!要不要我给你上一节方言课?'"

孩子们的笑声更响了。小军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接下来的课程中,吴森设计了各种情景演练:

? 被取笑个子矮?"我这是精华版,浓缩的都是精华!"

? 被笑话家里穷?"我这是给自己留足进步空间!"

? 被嘲讽成绩差?"我这是给其他同学展示的机会!"

渐渐地,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拘谨,变得愿意开口,甚至主动编起了自己的"反击笑话"。

最让吴森感动的是第三周的课程。那天他教的是"用幽默化解矛盾"。他让同学们分享最近遇到的烦恼。

小军鼓起勇气站起来:"隔壁班同学老是笑话我奶奶做的布鞋......"

"那你怎么回应的?"吴森鼓励他。

"我说......"小军深吸一口气,"'这是我奶奶一针一线做的,全世界独一无二。你的鞋能跟你说话吗?我的鞋能告诉我奶奶有多爱我!'"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吴森看到,小军的眼睛里闪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随着课程深入,吴森不再只是教孩子们讲笑话,而是教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他带着孩子们:

? 在操场上观察蚂蚁,编"昆虫趣事"

? 在食堂里品味饭菜,写"美食点评"

? 在课堂上记录趣事,编"校园日报"

王校长告诉吴森:"小军现在会主动帮助同学,小花在全县演讲比赛得了奖。这些孩子......眼睛里有光了。"

课程最后一天,吴森布置了一个特别作业:每人准备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笑话。

小军的笑话是:"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红旗村的。他们问红旗村有什么特产,我说特产是我——因为我是村里最红的网红的学生!"

小花的笑话更让人动容:"我的爸爸妈妈在杭州打工,别人说我是留守儿童。我说不对,我是'守候儿童'——守着我们的家,等候团圆的那天。"

期末汇报演出那天,孩子们的父母被特意请回来观看。当听到自己的孩子用幽默的方式讲述留守生活时,很多家长抹起了眼泪。

小军的爸爸握着吴森的手说:"吴老师,谢谢你。小军以前总是不敢说话,现在都会逗我们开心了。"

最让吴森难忘的是演出结束后,全体学生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本手绘的《红旗小学笑话大全》。每一页都是一个孩子画的笑话漫画,扉页上写着:"献给让我们学会微笑的笑逗老师。"

回城的路上,吴森翻看着那本充满童真的笑话集,突然明白了爷爷当年为什么坚持在村里演滑稽戏。

"喜剧不仅是让人发笑,更是给人力量。"他在当天的视频日志中写道,"这些孩子教会我,最动人的喜剧,往往来自最真实的生活。"

那天晚上,吴森更新了一条视频,标题是《我的老师们:82个乡村喜剧明星》。视频里,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他们那些让人笑中带泪的"作品"。

评论区有一条留言特别醒目:"笑哥,你让这些孩子相信,即使生活给予苦难,他们也可以报之以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宁得岁岁吵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弋阳笑哥:笑逗江湖
连载中千面笑郎笑脸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