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35、

35、

自那夜之后,皇帝并未再次驾临明月殿,但他在内学堂的教习之事,倒也颇为顺遂,无人公然掣肘。

他手绘的《稼穑图》成了内学堂最抢手的教习图本,那些讲农桑耕作、市井百业乃至基础算术的 ”实用之学”,因着他说得鲜活、画得真切,直叫久困宫墙的小内侍们着了迷。课堂上常能听见孩子们忽的低呼,或是恍然大悟的轻喟,更有胆大的学着那日小内侍的模样,见他提问便怯生生举手,结结巴巴说些自己的见闻。

每逢此刻,宋瑜微总弯着眼角温声鼓励,引着他们把图上画的、书里写的,都对照着自个儿见过的光景说。不过五六日功夫,内学堂就像换了天地 —— 往日里刻板沉闷的背书声少了,窗下时不时飘出争论蚕桑月令的细语。

自然,这一切都落在了某些人的眼中,全都成了难以容忍的“离经叛道”。

王承礼王学士便是个中翘楚。这几日他雷打不动地守在课室角落旁听,起初不过捻着三绺长须作轻慢审视状,如今那目光却似淬冰的针尖。当宋瑜微展开自绘的行脚货郎图,讲解小小担子如何凭双肩两脚将油盐醋等民生所需送入村落,惠及千家万户时,王学士的眼神直欲将图画剜碎,鬓角青筋突突跳动清晰可见。

宋瑜微只作未见,按部就班授课,心底却清楚 —— 发难之日,已不远矣。

果不其然,第六日散学之后,他刚回到明月殿,还未及换下那身石青色直裰,便有守门的小内侍疾步进来通传,说是有位公公奉方公公之命,特来拜见君侍,说有事求教。

他心中一动,忙让阿青把人请进来。

那内侍宋瑜微并未见过,不过二十上下年纪,眉目清秀,全身上下透着沉稳干练,倒真跟方墨一脉相承。

来人见了他,恭敬施礼后道:“君侍,奴才奉方公公之命,前来传话——近日有御史弹劾您,说是……”他眉间微微一凝,似在追忆,随后缓缓地道,“以商贾市侩之术充作经义,于内学堂讲授贩夫走卒之事,此非育人,实乃坏我朝宫规、乱皇家体统。”

他不由莞尔,笑道:“难为公公了。”

那内侍仍然毕恭毕敬:“方公公命奴才定要一字不漏地背下,转与君侍,君侍才可知其分量。”

“原来如此,还请公公代谢方公公周到。”他略略颔首,心头微暖,又问,“可还有吗?”

“是……”青年内侍低头道,声音不自觉压低了些许,“以男色侍君,本非君子之道,今又越俎代庖,教非所授,‘陛下若留此人教习内学,恐坐实 “耽于嬖幸,荒废教化” 之讥’。”

不出所料,了无新意。他唇角微勾,心平气和地问:“那陛下可有说法?”

内侍又低声道:“奏疏递上去后,陛下没说什么,只把折子留下了。方公公特意叮嘱,望君侍早作筹谋。”

他命人那传话的内侍送出殿后,将事情说与范公,范公自是忧心忡忡,询问他是否要称病一两日,避了去内学堂教习,他却淡然道:“该来的总会来。”范公默然,唯有嗟叹。

三月上巳,御园曲水初暖,流觞亭畔的榆叶梅开得正盛。内学堂因逢上巳休沐三日,难得不必早起备课,他也偷得浮生闲趣,让人在廊下摆了张小几,自己则斜倚在铺了软垫的竹椅上,捧着一卷前朝的游记闲散地翻看,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左臂的伤势日渐好转,虽还不能如常使力,但日常起居已无大碍,今日这般和暖的天气,连带着他的心情也似乎轻松了不少。

正入神,忽得阿青来报,说是小安子带了几个同窗过来请安,他闻言大喜,忙放下书卷,迎将出去。

几个半大少年在小安子的带领下纷纷向他施礼请安,他平素并不好热闹,但此时却不禁喜上眉梢,忙又吩咐厨下端来点心茶水,招待这些学生。

小内侍们起先还颇有些拘谨,但见他和颜悦色,与小安子之间更是熟不拘礼,便也渐渐放松下来,一群人在庭院中说说笑笑,叽叽喳喳,倒比树上春鸟还要热闹。

正喧闹间,阿青又急急忙忙赶来通报,说是方墨等在殿门口,他心头微动,却不欲扫了众少年内侍的兴致,便叫来范公,叮嘱他好生招待,随即便在范公不无担忧的目光中步至殿外。

方墨面色凝重,上前施礼后并不客套,直截了当道:“陛下召君侍前往御书房,王学士、还有几位当朝大员都在。”

“臣是否需要换上正装?”他也开门见山。

方墨闻言,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眸子似乎极快地闪动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只沉声道:“君侍平日在内学堂如何穿着,今日便如何穿着即可。”

他不再多言,只向方墨微微颔首:“臣明白了。有劳方公公稍候片刻。”

他疾步返回内殿,褪下身上的家常宽袍,换上一袭崭新的月白直裰 —— 那是范公早前从尚宫局特意讨来的料子,素净的底色衬得人愈发清瘦。接着从妆奁深处取出一顶黛蓝方巾,是他入宫前的常用,细细将发髻束好,连额前几缕不安分的碎发也一并拢了进去。方巾的带子在脑后系成端正的结,衬得他面容清俊,眉骨的轮廓在光影下显得格外利落。

最后,他从枕案边的锦盒中,取出了那枚雕龙碧玺佩,墨绿的玉料上蟠龙纹路隐隐透光,冰凉的佩饰隔着衣料贴在腰间。他对着铜镜,最后理了理微有褶皱的衣襟。

镜中人,面色依旧苍白,左臂的动作也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但那双清亮的眸子,却已是沉静如渊,不见半分慌乱,只余下一片破釜沉舟的决然。

他原是打算不惊动殿中其他人,自行默默离开,熟料刚出内室,范公和小安子便已守候在外,两人脸上神情和他当初奉召侍寝时如出一辙,他不觉哑然一笑,温声道 :“不妨事的,去去就回。”

小安子张了张嘴,嘴唇忽地发颤,忙又咬住牙关。范公上前替他正了正衣冠,低声道:“盼君侍平安。”

他颔首,大步出殿。方墨见他出来,不多言语,只抬手引他上了软轿。

轿辇行在宫道上,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此去御书房如入龙潭,少不得一番唇枪舌剑,可一想到即将见到那人,胸口却又泛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悸动。

不多时,软轿在御书房丹墀前停下,他掀帘下轿,方墨上前,低声道:“君侍万事谨慎为上。”

他向方墨感激一笑,步向御书房。

此处他已来过好几回,算不得陌生,只是这一次,刚一入殿,便顿感凝重,除去坐在青玉案后的皇帝,下首处的几张梨木圈椅此时也坐满了人,大臣们并未着朝服,显出几分私下场合的随意,却又在不经意间透着朝堂的庄重。

他深吸一口气,趋前三步长身跪地:”臣宋瑜微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待得皇帝淡淡道了声 ”平身”,方起身转向诸位大臣。目光平和扫过满堂冠带,随即拱手为礼,腰身微躬:”瑜微见过各位大人。”

座中大臣却无一人应答,他暗觉可笑,垂手侍立在殿中,只等风暴来袭。

皇帝开口,声平如镜:“诸位爱卿所上奏疏,朕都看过了。列位身为朝堂柱石,竟同心同德地挂怀内学堂教习之事——这份事无巨细、夙夜在公的心意,着实令朕……感佩不已。”

此话一出,宋瑜微的指尖不由地探向那碧玺雕龙佩,触手微凉。

“陛下,”座中一人起身开口,他约莫年过半百,发须微白,脸如方砚,声似洪钟,“内学堂授课教习素来由各位大学士,亦或学识渊博之人担任,宋君侍本为宫闱中人,此前又无功名在身,纵有些许杂学知识,也难担教导内侍的重任。若让旁门左道混淆视听,恐是后患无穷。”

另一人也于此时起身,向皇帝慷慨陈词:“宫闱内眷,如何能执教内学堂?这让天下读书人如何看待朝廷礼制?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士人,岂不要心寒?”

一时间,众大臣纷纷出声附和,王承礼捻须而笑,目中不无得意。

皇帝并不言语,待殿内重归宁静,才望向宋瑜微,声线之中依然毫无波澜:“宋卿,你可听到了?”

“回陛下,臣听得真切。”他垂首躬身作答。

“朕今日召你前来,”皇帝抬手拿起案上一本奏疏,道,“正是要你在这满殿栋梁面前,为朕示以裁断良策,也好全了诸位爱卿……这份拳拳忧国之心。”

一旁的内侍连忙上前,捧过那本奏疏,送到他跟前,他恭敬接过,又听皇帝的声音自御座传来:“宋卿不妨将其读出来,也方便诸位爱卿共同参详。”

他应了一声,慢慢地展开奏疏,朗声读起其中内容:“臣云州知州方连真叩首谨奏:

本州自去岁冬末至今,连遭百年不遇之大旱,赤地千里,禾苗尽枯,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渐起。臣虽已开仓赈济,然州府储粮有限,实难遍济灾民…… 幸得本州大族杨氏家主杨望深明大义,散尽家财开私仓、设粥棚,广施米粮药材,救活灾民无数。今济州百姓感念其恩,尊称 ‘杨青天’‘活菩萨 ’,其声望在地方已隐有盖过官府之势。

杨氏平日蓄养乡勇家丁数百以护乡里,臣窃以为,其义举虽解一时之困,然坐拥民心又掌私兵,若长此以往,恐于朝廷不利。如何处置,恳请圣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婚后第二年

狩心游戏

骄阳似我(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玉烬成霜
连载中我独顽且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