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巴黎
T台上方的射灯参差地着对准舞台,同周遭不停闪过的闪光灯一样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黎明。镁光灯的闪烁与电子节拍几乎融为一体,整个秀场被包裹在一种令人眩晕的华丽氛围中。空气里弥漫着香奈儿香水混合着机器运转时的微微焦味,冷冽又兴奋。
乔琳踩着稳健的步伐走上T台,脚下的高跟鞋在光滑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节奏,和背景音乐里合成器的节拍恰好重叠。
她的裙摆随着步伐轻微摆动,细腻的金属丝在灯下闪出微光,明亮却又不失温柔。观众席那一排又一排的面孔在暗处模糊不清,唯有一双双相机的镜头像捕猎的眼睛,追随着她的一举一动。
乔琳身上不见一丝一毫的胆怯,她迎上了那些镜头,轻扬下巴,露出一个轻松惬意的笑容。她的每一步都在声明她对他们的注视是如此自在,她天生就属于聚光灯和舞台。
哒哒哒——
她精准地停在了T台的前方,光线恰到好处地在她脸上划过一束金色的边。她右手插兜,潇洒地转身,左手里的小皮包在空气中优雅地划出一道曲线,流畅得像是被雕刻出来的一样。摄影师的闪光灯几乎同时爆开,照亮了整个空间。
观众席有人低声惊叹,有人举起香槟,有人只是屏息注视。空气里酝酿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兴奋、焦躁与热情。
但这些对乔琳来说只是不存在的杂音。在这个漂亮的定点转身后,乔琳踩着音乐的节奏顺势迈出了下一步,光线在满缀亮片的布料上泻出一阵银白的波纹。她同下一位模特擦肩而过,两人互相微笑示意,冷静,自信,又默契。
当乔琳一踏入后台,这些舞台上的潇洒姿态就全然消失不见了。她飞快地踩着高跟鞋,跑到自己的化妆台,草草脱下身上贵得出奇的套装,在化妆师和后台助理的帮助下换着下一套装束。所有人都在跑来跑去地忙着,秀导在大声地喊着没到位的模特的名字,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乔琳只能靠深呼吸平复自己身体里过高的肾上腺素,在化妆师的指导下闭上眼睛,等待他为她补上新的眼影。
“亲爱的,你真的太棒了!”这特别的声音一穿进耳朵,乔琳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本场秀的幕后大脑,真正的天才卡尔·拉格斐的声音。
这是他主宰香奈儿的第八个年头,作为创意总监,他在坚持香奈儿的既有元素的基础上,对经典香奈儿套装进行更轻盈、更性感的改造,让它们更贴身,更自然,亮片短款上衣、细肩带连衣裙和金色装饰都是1991年春夏成衣系列的特点,乔琳很喜欢。
她立刻睁开眼睛,看向面前的白发男人,“卡尔,谢谢!”
拉格斐亲切地朝她点了点头,随即又走开去忙其他事。乔琳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又继续让化妆师上妆。
“卡尔非常喜欢你。”化妆师小声说。
“是吗?我希望是这样。”乔琳轻声道。她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微笑。
化妆镜前的灯泡明晃晃地照着她的脸,汗珠在鬓角闪光,妆容还未补完,她看起来像是从光里跌落下来的人。舞台上的光芒是暂时的,回到秀场的后台,在黏腻的脂粉气、挥之不去的汗味与过重的二氧化碳里,乔琳发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干哑,连带嘴唇都有些干燥,黏在牙上。
“诶呀,我得给你上点唇膏——”化妆师也发现了这一点。
乔琳安静地任由他摆弄自己,她的心跳还没有从T台上缓下来,血液仍在皮肤底下滚烫地奔跑。
“下一个造型准备好了吗?”助理在喊。
“准备好了!”化妆师的声音像远方的回音。
乔琳回过神,抬头望向镜子——
镜中那个女孩,穿着未系好的亮片上衣,发丝乱成一团,眼神却明亮得像刚从风暴中走出的人。
乔琳同她对视,忍不住笑了一下。
“我来了!”她大声喊道。
她在镜子前轻轻转了个圈,裙摆掠过大腿,灯光在亮片上碎裂成无数片小星光。
*
意大利版的《VOGUE》封面无疑对乔琳的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器,她的名字立刻在各种时尚编辑和媒体的耳朵里拥有了意义。尽管乔琳还不能被称之为“有名”,但她绝对不再只是随便交给各大品牌商的模特名单里一个无人在意的名字了。
很快,乔琳就发现自己开始拥有更多机会。1989年11月她的封面照片见刊,当年的广告拍摄期和圣诞零售季的工作邀约就纷至沓来,几乎像潮水一样将她淹没。
起初只是一些英国本地的品牌目录和杂志内页,很快便扩展到了巴黎、米兰和阿姆斯特丹的时尚广告。经纪人米莉几乎每天都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喊:“亲爱的,他们都想要你!每个人都在找‘那个笑着的女孩’!”
乔琳在伦敦、巴黎之间辗转飞行,她总觉得自己的行李箱根本就没有彻底收拢过。她开始习惯机场的广播声、酒店里不同味道的空气清新剂,以及那种每次在陌生城市醒来时的恍惚感——她需要几秒钟才能想起自己现在在哪个国家。
她的生活节奏变得迅速而紧绷。白天拍广告、晚上赶夜班飞机,第二天早上又得去摄影棚报到。模特行业的残酷在这个阶段初露锋芒,拍摄现场的光线、姿势、情绪,全都不再只是“漂亮”的问题,而是控制力和耐力,那种能够在一整晚没睡时都要露出摄影师所要求的灿烂笑容的能力。
但乔琳并不害怕。
她的身体和笑容像被某种隐形的节奏牵引着,总能恰到好处地进入状态。摄影师喜欢她自然的反应,化妆师喜欢她同各式妆容的适配度,品牌经理喜欢她既“干净”又带着难以描述的青春感。
除了她已经完全没有周末休息日和在学校频频请假这些事实外,乔琳最初根本没有意识到她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更重大的变化,直到她在自己常去的那家商店看到了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照片,那是她为Comme des Gar??ons拍摄的广告。
那一刻,她几乎是被自己的影像吓了一跳。
橱窗里的那张广告照片巨大到有些不真实。玻璃反光在她的脸上游移,仿佛她正从另一个世界注视着自己。她记得那天拍摄时天气阴冷,摄影师一言不发,只让她反复调整姿势、慢慢转头、再抬眼。她当时只是照做,并未多想,如今却看到那张成片里的女孩,她的眼神专注、冷静,唇角有着一种介于天真与挑衅之间的微笑。
那不是她平时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
那是一个被凝固在完美瞬间里的她,一个能让路人停下脚步、让品牌愿意买单的她。
被这张广告图片留下脚步的不仅是她一个人。两个穿着考究的女人隔着玻璃指指点点,其中一个说:“这女孩是谁?我最近在好多杂志上都看到她。”
另一个答:“她是新的那个模特,意大利《VOGUE》那个海边女孩——叫什么来着?阿普尔比?”
乔琳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几乎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她的心脏在胸腔里猛烈跳动着。
那是种奇怪的感受,她既想要被人认出来,又想要立刻逃开。
她站在街头,任风从身边掠过,盯着那张海报看了很久。玻璃上倒映出她此刻的模样:一身厚重的呢子外套、背着随身的帆布袋,头发被风吹乱,同那张完美定格的照片判若两人。
哪个才是我?这个看起来只是去买杂货的姑娘,还是那个美妙绝伦的模特?
她被自己下意识想到的问题绊住了逃跑的脚步。
“哦,抱歉,亲爱的,但你是不是那个——模特?”女人还是发现了橱窗海报上的女孩居然就站在她身旁。她同朋友惊讶地交换了眼神,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出声询问。
乔琳下意识后退一步,扭过头去时却早已露出了完美的微笑,“嗨,是的。”
“你真漂亮!”女人有点兴奋地夸赞道,随即不好意思地补充说:“抱歉,怎么称呼?”
乔琳笑着摆摆手,“没什么好抱歉的,女士,我是乔琳·阿普尔比。”
乔琳扭头又看了一眼那张广告照片,胸腔里涌起一种奇异的清明感。风吹起她散乱的发丝,她微微抬头,眼神坚定。
是的,她就是照片里的女孩,那个被灯光、闪光灯、化妆与镜头共同塑造出的乔琳·阿普尔比。
一瞬间,所有的犹豫、羞怯、以及对名声的迟疑都化作了坦然。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涌上心头,仿佛整个人被镀上了一层光,她终于可以坦然地承认:是的,这就是我。
同时,她也清楚地意识到,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学校、课堂、同学聚会——那些曾经占据她时间和心思的琐碎事物,现在都显得遥远而无力维系。她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准时上课,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完整地维持一个普通女学生的日常。每一次的飞行、每一次的拍摄、每一个镜头的注视,都在提醒她,她的时间、她的精力、她的身份,早已被新的世界占据。
她叹了口气,重新抓紧了自己的背包。
那里面有一张学校的缺勤警告通知,是要交给父母的。
接下来,她还有场硬仗要打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走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