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薛易明x盛阳]与光同行(9)

青年艺术中心的开幕展名为“城市褶皱”,聚焦于都市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与故事。薛易明提前十分钟到达,站在展厅入口处等待。他今天刻意穿得休闲了些,深蓝色的针织衫搭配灰色长裤,少了几分商人的锐利,多了些艺术爱好者的随和。

盛阳准时出现,从地铁站方向快步走来。傍晚的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他随手整理了一下,这个简单的动作在薛易明眼中莫名动人。

“易明哥,久等了吗?”盛阳微微喘息,脸颊因快步行走而泛红。

“刚到。”薛易明微笑,递过门票,“听说这次展览有几个不错的影像作品。”

他们并肩走进展厅。开幕式的热闹尚未完全散去,艺术圈的各色人物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薛易明敏锐地注意到有几位重要策展人在场,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即上前寒暄,而是专注地陪在盛阳身边。

“看这个。”盛阳在一组摄影作品前驻足。

照片拍摄的是城市边缘的废弃工厂,锈迹斑斑的机械与顽强生长的植物形成强烈对比。薛易明站在他身侧,仔细欣赏着这些作品。

“光影处理得很妙。”他评论道,“衰败中孕育着新生。”

盛阳惊讶地看他一眼:“没想到易明哥对摄影也有研究。”

“广告导演的基本功。”薛易明轻笑,“要学会用画面讲故事。”

他们继续前行,在一组关于城市夜晚的油画前停下。深蓝色的画布上,点点灯光如同星辰洒落人间。

“让我想起你那个装置。”薛易明低声说,“发布会那天,灯光下的碎片就像这些光点。”

盛阳眼中闪过惊喜:“您还记得?”

“当然。”薛易明注视着他,“那是我今年见过最出色的设计之一。”

他们穿过主展厅,来到一个相对安静的侧厅。这里陈列的多是实验性较强的作品,观众稀少。在一组关于记忆的混合媒介作品前,盛阳停下脚步,久久凝视。

那是一个由老照片、信件和日常物品组成的装置,讲述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有些信件已经泛黄,照片上的人像也模糊不清,但那些细碎的日常却被精心保存下来。

“让我想起我外婆。”盛阳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她总是保存各种看似无用的东西——旧纽扣、糖纸、用尽的铅笔头。她说每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记忆。”

薛易明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她去世后,我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她甚至保存着我小学时送她的那张歪歪扭扭的生日贺卡。”盛阳微笑,眼中却带着淡淡的伤感,“那些我们以为微不足道的瞬间,在爱的人眼中都是珍宝。”

薛易明感到心头被轻轻触动。这是盛阳第一次主动与他分享如此私人的记忆。

“我母亲也是。”他轻声回应,“她保存着我获得第一个广告奖项时的剪报,即使那只是本地报纸的一个小角落。”

他们相视一笑,某种理解在目光交汇间悄然建立。

侧厅最深处是一个黑暗的空间,门口标示着“沉浸式影像装置”。掀开厚重的门帘,他们步入全然的黑暗之中。

起初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感觉到空气中微凉的湿度和淡淡的檀香味。渐渐地,眼睛适应了黑暗,才能辨认出空间中央隐约的轮廓。

突然,一束光从天花板洒下,照亮中央的雕塑。那是一个由无数镜面碎片组成的人形,随着光线变化缓慢旋转。紧接着,四周的墙壁上开始投射流动的影像——城市的车流、人群的脚步、雨滴落在窗户上的轨迹。

没有声音,只有光影在寂静中流动。

在这个完全黑暗的空间里,薛易明能感觉到盛阳就在身边,近得几乎能听到他的呼吸。有一种冲动在他心中涌动,想要触碰,想要确认这份近距离的真实。

但他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地站着,与盛阳一起沉浸在这片光影的海洋中。

当一束特别亮的光划过时,他瞥见盛阳的侧脸。年轻人仰头看着不断变化的影像,眼中倒映着流动的光,整个人仿佛与这个艺术空间融为一体,美得令人窒息。

薛易明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有些美好,生来就该被如此珍视,而不是占有。

影像结束,灯光缓缓亮起。盛阳转头看他,眼中还残留着被艺术震撼的激动:“太精彩了。”

“是啊。”薛易明轻声回应,不知是在说作品,还是别的什么。

他们走出黑暗空间,重回灯火通明的展厅。薛易明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工作来电。他看了一眼,直接按了静音。

“不接吗?”盛阳问。

“今晚休息。”薛易明将手机放回口袋,“工作永远忙不完,但好的展览不常遇到。”

他们在艺术中心待到闭展,几乎看完了每一个作品。薛易明发现自己与盛阳在艺术品味上有着惊人的默契,常常同时被同一件作品吸引,有着相似的理解和感受。

闭展音乐响起,观众开始陆续离开。薛易明和盛阳走在最后,享受着展厅渐渐空旷的宁静。

“谢谢你今天邀请我。”走出艺术中心时,盛阳真诚地说,“我很享受这个晚上。”

“是我的荣幸。”薛易明微笑,“饿了吗?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面馆,他们家的牛肉面是全城最好的之一。”

这次,盛阳毫不犹豫地点头:“好啊。”

面馆藏在艺术中心后的一条小巷里,门面不大,却干净温馨。老板娘显然认识薛易明,热情地领他们到靠窗的位置。

“没想到易明哥也会来这种小馆子。”盛阳有些惊讶地打量四周。

“大学时代常来。”薛易明熟练地用热水烫着碗筷,“那时我在这附近租了个小房间,为了省钱经常来这里吃面。后来即使去了高档餐厅,还是忘不了这个味道。”

热腾腾的牛肉面很快上桌,香气扑鼻。盛阳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好吃!”

薛易明看着他满足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一刻的简单与真实,远胜过他经历过的任何奢华宴席。

他们边吃边聊,话题从艺术延伸到各自的大学时代。薛易明讲述了自己刚入行时的糗事,盛阳则分享了工作室初创时的艰难。笑声中,年龄与身份的隔阂仿佛悄然消融。

“其实,”盛阳放下筷子,语气变得认真,“我一直想为之前的态度道歉。那时我误解了您的好意。”

薛易明摇头:“不必道歉,你的谨慎是对的。你长得好看,这个圈子里,确实太多人带着目的接近你。”

“但您不一样。”盛阳注视着他,“我现在明白了。”

这句话在薛易明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欣慰于赢得信任,却也愧疚于自己最初的动机。

“人都会变的。”他轻声说,不知是在说盛阳眼中的自己,还是真实的自己。

晚餐后,薛易明送盛阳回家。车停在盛阳居住的小区外,夜色已深,街灯在车窗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谢谢您今天的陪伴。”盛阳解开安全带,“我很久没有这么愉快地看展了。”

“叫我易明就好。”薛易明微笑,“我们也算是朋友了,不是吗?”

盛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啊,易明。”

这个名字从他口中说出,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律,轻轻敲击着薛易明的心房。

看着盛阳走进小区大门,薛易明没有立即离开。他坐在车里,回想着这一晚的点点滴滴——盛阳在艺术作品前专注的侧脸,在黑暗空间中平稳的呼吸,在面馆里满足的笑容。

那种强烈的占有欲依然存在,但它开始转变形态。他依然渴望靠近这道光,却不再急于将它握在手中。他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本身——那些心有灵犀的对视,那些真诚的交流,那些平凡却珍贵的瞬间。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梁珊珊的短信:“听说你带盛阳去看展了?进展如何?”

薛易明回复:“只是朋友一起看展。”

很快,梁珊珊回复了一个惊讶的表情:“你放弃啦?”

薛易明没有回答。他启动汽车,驶入夜色。城市的灯光一如既往地流淌,但他的心境已与往日不同。

回到空荡的公寓,他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脚下的城市。那些曾经让他感到满足的成就——豪华公寓、成功的事业、圈内的地位——此刻却显得苍白无力。

他想起面馆里盛阳说“好吃”时发亮的眼睛,想起黑暗展厅中那个近在咫尺的侧影,想起他说“我们现在是朋友了”时认真的表情。

薛易明走到书桌前,打开抽屉,拿出那支与送给盛阳同款的钢笔。在灯下端详片刻,他轻轻放下它,转而拿起素描本和铅笔。

凭着记忆,他开始勾勒今晚看到的那个黑暗空间中的盛阳。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逐渐描绘出那个仰头凝视光影的侧脸,那些被光线勾勒的轮廓,那双倒映着流动光芒的眼睛。

他画得很慢,很仔细,仿佛要通过这个过程,将这一刻的触动永远珍藏。

当最后一笔落下,薛易明放下铅笔,凝视着画中的人物。那不是他熟悉的充满**的注视,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欣赏。

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那道他渴望已久的光,不仅照亮了他的黑暗,也开始改变他自身的形态。

窗外,东方已现出微光,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薛易明拿起手机,给盛阳发了条短信:“谢谢今天的陪伴,很愉快。下周有个设计师沙龙,有兴趣一起去吗?”

这次,他没有期待立即回复,也没有计划下一步的接近。他只是真诚地发出邀请,然后耐心等待。

放下手机,他再次端详那幅素描。画中的盛阳在光影中微笑,仿佛一个他永远不愿醒来的美梦。

而他知道,真正的光,从不需要被握在手中。它只需存在,便能照亮整个黑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all盛阳]盛阳德,草木昌且繁
连载中小号子 /